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ID:23459103

大小:4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8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_第1页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_第2页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_第3页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_第4页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化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新物质的发现和发明无处不闪烁着创造性思维的光芒,而发散性思维又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多端性、灵活性、新颖性和精细性等特点。通过对化学发散思维的研究,运用到教学中,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一、创造力是发散性思维形成的关键  要发展创造思维教育,首先要弄清创造思维的含义:所谓创造思维就

2、是在前人或今人取得科学成果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新的发明、新的创造、新的前进或新的突破的思维能力。它是由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思维多水平结合而构成的,而在这两个因素当中,在创造思维运动过程中最重要,起主导作用的就是发散性思维。在大多数情况下,特别是一个新的解答的问题要得到创造性解决,必须运用发散思维才能进行集中,才能导致正确的结论。如我在讲Fe2+、Fe3+鉴别时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学生讨论。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应当把学生看成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认知主体,学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对象,而是学习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也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

3、而学生学习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新的教学目标可以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新课程中经常看到能通过自主探究和亲身实践认识的性质,学会对比分析等学习方法,对周围生活中的化学有关事物产生好奇心和探密的欲望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获得课堂的解放,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能自主地对学习资源进行选取、鉴别、吸收和发展。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导演,努力探求新的教学思路,缩小当前学习内容和学生头脑中认知结构的差距,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同化,进而构建起系统的知识体系。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和自主能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这正是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  三、

4、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丰富的联想是展开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条件。善于联想的学生一般来说,其发散性思维能力是比较强的。联想有纵向和横向两种形式,纵向即顺着这条思路往下展开丰富的想象,最终得出一般的规律。如我在讲Na2CO3、NaHCO3混合物受热分解介绍用差量计算时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常见还有哪些类型的题型可以用差量计算呢?学生顺着这种解题思路展开联想,很快得到差量计算不仅适合于质量差量,如金属与酸反应、Na2O2与H2O、CO2反应、固体受热分解等题型;还适合于气体物质的体积差量,如Na2O2与CO2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化;常见还有物质的量、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等等都可用差量计算这种方法来解

5、题。学生通过联想这种形式,把相关的知识如同用一根绳索串联起来,下次遇到这种类型题目解起来就很顺手。横向即由此及彼,如提到物质物理性质必然会想到物质的化学性质,提到碱金属有关性质学生必然会联想到氮族元素、氧族元素及卤族元素等有关族物质的性质。这样就不会出现知识的零碎、紊乱现象,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化学学习没有生活规律可遵循,各种物质有其独特的化学性质,反应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预留一些问题,供学生自发进行思考。例如,在测量空气中氧气比例时,用什么燃烧方式消耗氧气会使得实验数据更加准确,需要在实验的时候注意什么;在制取氧气的时候,用哪种制取方

6、式快速有效,分别注意事项。老师也可进行看似有违常理的提问。例如,铁可以燃烧吗?燃烧一定需要氧气吗?然后结合实验表明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比例高的环境下达到燃点时可以燃烧;通过一氧化碳、氢气的燃烧实验表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等等。问题、自我思考、实验的结合使得思维模式更加清楚,学生经常进行问题思考可以不断发现思维方式,结合自身情况,创新提高思维能力。  五、通过提问培养学生不断思考的能力  提的问题,布置的作业题,不要单纯的记忆与模仿,问题的答案要兼顾多重性与单一性,要使学生对题目有可能做出发挥。在提问时我们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即问题必须切实揭示教材或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在

7、重点、关键点上设问;提问要精心设计,适合学生程度;最好课前提出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思考。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Cl2这一节当讨论到Cl2与H2O反应时,就与学生共同提出很多问题,如氯水的成分、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的区别、氯水和液氯的差别、氯水漂白原理等,然后与学生共同来讨论。再如学生动手做Na与H2O反应实验时看到有白雾现象并听到有嘶嘶的声音,我就请学生设想一下,此白雾是什么,从哪里来?这声音又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做出种种回答,当然会有同学说出一些毫无价值的答案,此时教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