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成本粘性文献回顾与展望

国内外成本粘性文献回顾与展望

ID:23449273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7

国内外成本粘性文献回顾与展望_第1页
国内外成本粘性文献回顾与展望_第2页
国内外成本粘性文献回顾与展望_第3页
国内外成本粘性文献回顾与展望_第4页
国内外成本粘性文献回顾与展望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内外成本粘性文献回顾与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国内外成本粘性文献回顾与展望罗盈摘要:传统的成本性态模型假设企业的成本费用额仅受企业业务量的影响,而忽略了企业的生产能力、管理者决策和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严重偏离了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情况。现代研究发现,企业的成本费用额与其业务量之间并非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着成本粘性。本文首先回顾国内外文献对成本粘性的存在性、成因及其经济后果的研究,并对国内外文献进行述评,最后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提出我国未来研究可能的方向和展望。.jyqkan在2003年率先提出成本粘性(stickycost)概念。此后,国外出现了大量与成本费用粘性相关的实证研

2、究,主要研究成果是成本费用粘性的存在性、成因、特征、在国家及行业间的差异等方面。一、成本费用粘性的存在性现代研究中发现,企业的成本费用额与其业务量之间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线性关系。Anderson,Banker和Janakiraman(以下简称ABJ)于2003年率先提出成本粘性(stickycost)概念,即企业业务量上升时成本的增加量大于业务量等额下降时成本的减少量。ABJ构建了检验成本粘性的对数线性模型,他们通过对美国7629家上市公司1979-1998年度的销售费用、一般费用和管理费用(SGA费用)进行经验研究发现,销售收入每增加1%,

3、SGA费用增加0.55%,而销售收入每减少1%,SGA费用仅减少0.35%。ABJ的研究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建立起了一座桥梁,也为成本粘性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在我国,孙铮和刘浩(2004)首先验证了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费用粘性行为,且同美国相比我国上市公司向下调整费用的速度要慢得多。此外,巴西学者Rlbero和Patrica(2004)、日本学者Hirai和Shiiba(2006)、加拿大学者Balakrishnan和Gruca(2008)、德国学者Holzhacker等(2012)也都采用与Anderson相同的研究方法分

4、别验证了本国的上市公司中存在成本粘性现象。Banker和Byzalov(2013)更是通过分析Globalpustat中1988-2008年的经验数据发现,20个样本国家中有16个都存在费用非对称性,从而验证了费用粘性行为是一个全球性现象。二、成本费用粘性的成因Banker和Byzalov(2013)在对成本费用粘性的相关研究总结后,整合出了一个分析成本费用粘性成因的完整框架,他们将成本费用粘性的成因归纳为调整成本、管理者预期和管理者自利。1.调整成本由于企业成本费用产生的原因是企业对各种资源投入承诺,因此企业需要增加或者减少资源时,就会产

5、生一定的资源调整成本。例如,当企业要裁员时,企业必须向被解雇的员工支付遣散费,同时可能降低剩余员工的工作士气和劳动生产率;而当企业必须增加人力资源时,企业需要承担招聘和培训新员工的费用。由于企业减少资源的成本往往要高于其增加资源的成本,因此当企业的业务量下降时,企业成本费用的下降幅度要低于当业务量上升时成本费用的增加幅度。Subramanian和eckling提出,由于信息不对称,管理者凭借其专业知识和垄断的经营信息,有可能违背所有者的意愿而谋取个人利益。由于管理者与股东之间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管理者的自利动机可能会影响其做出的经营决策,而

6、这些经营决策可能会使得企业成本结构与其最优的资源配置结构偏离,并产生成本粘性行为。Anderson等(2003)认为,管理者出于满足个人利益需求的动机可能会做出保留闲置资源的决策。因为当企业外部环境和业务量发生变动时,管理者既不愿意减少自己所能获得的薪酬,也不愿意削减自己所能控制的资源,这可能会产生费用粘性。Chen等(2012)认为,管理者的“帝国构建”(empirebuilding)动机可能会驱使管理者在业务量下降时并不及时削减不必要的资源,而当业务量上升时增加更多实际上并不需要的资源。同时,管理者也可能存在动机去降低成本粘性,例如当管

7、理者倾向于避免亏损或者盈利下降(Dierynck等,2012;Kama和anian和ier,2003;刘武,2006)和经济生态地区(陈灿平,2008)的差异会对成本粘性产生影响。还有一些研究发现,公司特征也会对成本费用粘性产生影响,如资本密集度与雇员密集度(Anderson等,2003)、产能利用率(Balakrishnan等,2003)、产权属性(陈磊和宋乐,2009)、公司治理结构(Chen等,2010)、股权结构(刘武,2007)、盈余管理(陈磊等,2012)等。四、国内外研究述评及未来展望综上,随着Anderson等(2003)的

8、研究,国外学者在企业成本费用粘性行为领域已经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研究框架。我国关于成本费用粘性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的研究还并不多,研究的跨度和深度还远落后于国外。在成本费用粘性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