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435511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7
《讲究方法 提高教学实效性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讲究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3.6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也特别强烈。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的过程、创造的过程”。我认为数学教学的最好方法是让学生去“体验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体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
2、逐步掌握和理解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一、在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教师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5 例如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认识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到操场上选一个建筑物,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看这个建筑物,体会不同角度看同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形状变化,并用简单的图形画下来。也可以让学生根据下面的要求在方格纸
3、上画出示意图:假设XX中学在学校南偏西30度2000米处;XX小学在学校正南面1500米处,XXX风景区在学校正北面2000米处。学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在方格纸上确定适当的单位距离,标出相对位置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在操作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通过学生人人参与动手操作学具,“把一些小正方体等分成若干份”的学习活动,让他
4、们感知了“什么是余数?、“余数是如何产生的?”,观察比较,由操作得到的算式中“余数和除数的大小”,发现了“余数比除数小”引发了“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呢?”的想法,经过进一步探索动手操作的过程,理解了“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又如,再教学长方体的特征时,通过“用手有序摸一摸,数数长方体实物模型的面,比比相对两个面的大小”、“用1厘米小正方体插件和小棒搭一个长方体,数数顶点和棱的根数,拆下比比棱长,并根据棱长的不同进行分组”等活动。学生自己探究找出了长方体的特征是“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的两个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一般分为三组
5、,每组棱长相等”。5 实践证明动手操作学数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的结论,而且让学生体验和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起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能使学生进一步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如何,就是要看他能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这就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
6、因此,教师精心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如: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个单元既安排了各种人民元、角、分币值的认识,也学习了以元为单位小数认读,还学习了简单的人民币计算及购物知识,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差距,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教师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实践性的周未作业: 尊敬的家长: 您的孩子已学完“认识人民币”的知识,请协助完成以下作业。 “今天,我当家!”5让您和您的孩子一起采购今天您家所需的食物和生活用品。并指导您的孩子计算所需的钱数及付款款实践。这是您的孩子将数学知识与
7、现实生活相联系所迈出的关键一步,请给予支持与信任。谢谢! 关注您孩子成长的老师 完成这项作业后,教师让孩子们周一上课时,要求在作业本上写出买东西所用的钱及找回的钱,并进行计算。同时将所购物过程在小组上与同学们交流,并互相说说购物的感受。 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有了亲身的体验,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所学的知识也就更加牢固 四、回归生活,体验和理解数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缺少创造性的简单机械重复训练,不仅侵占孩子发展其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