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德性论对现代人的幸福观的启示

亚里士多德德性论对现代人的幸福观的启示

ID:23434061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07

亚里士多德德性论对现代人的幸福观的启示_第1页
亚里士多德德性论对现代人的幸福观的启示_第2页
亚里士多德德性论对现代人的幸福观的启示_第3页
亚里士多德德性论对现代人的幸福观的启示_第4页
资源描述:

《亚里士多德德性论对现代人的幸福观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亚里士多德德性论对现代人的幸福观的启示  摘要: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对善,幸福和德性进行了阐释。亚里士多德对于幸福的理解,给现代很多迷失自我的人找到了方向,我们的生活终极目的是幸福。要获得幸福,就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德性。  关键词:善幸福德性  一、亚里士多德的“德性”理论  《尼各马可伦理学》的开篇提到“一切技术,一切规划以及一切实践和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标。宇宙万物是向善的。”  “善”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思想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亚里士多德的思考也是从“善”开始的。从《尼各马可伦理学》这本书的前两章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的思路是:“

2、善”-----“幸福”----“德性”。在他看来世间万物存在都是有“目的”的,“目的论”的设定是“德性”提出的基础。  先从“善”说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提到“善”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具体的“善”,这种具体的“善”表现出来就是有具体的“目的”如医术的目的是健康,那么健康就是一种具体的善,理财的目的是发财,那么发财就是一种具体的善;另一种是最终的善,这种善有总体的性质。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学是帮助人们获得这种最高“善”4的一门科学,政治学考察高尚和公正。他认为青年人不适合学习政治学,因为青年人缺乏生活经验,而政治学理论有来自生活经验,并且说明生活经验。 

3、 那么对于人的最高“善”是什么呢?亚里士多德接着提出了幸福这个概念。善的生活,好的行为就是幸福,但对于幸福是由什么构成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快乐”“金钱”是幸福,有人认为“荣誉”是幸福。但在这些幸福之外有另外一种善,即“理念善”存在着,它是这些善存在的原因。亚里士多德提出过三种生活,一种是享乐的生活,认为幸福就是享受生活;一种是政治生活,认为荣誉就是幸福。但是荣誉是取决于授予荣誉的人,而不是自身,而善确实善良者自身所固有的。而德性似乎比荣誉更好些。在这里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德性”。最后一种生活就是静观,思辨的生活。  回到亚里士多德对于人

4、的最高的善―――幸福,他认为幸福就是灵魂合乎德性的现实的活动,而且一生都要合乎德性。人们追求的目的各种各样,人们对于幸福的理解也就多种多样,但最终的善是终极的和自足的,它就是一切行为的目的。对于幸福这个概念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即幸福不是神的馈赠,而是通过德性,通过学习和培养得到的,这表明努力是幸福获得的方式。既然幸福是终其一生的活动,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人永远不能获得幸福,因为人这一生会遇到很多的机遇,有好的,有坏的机遇。亚里士多德认为不能听机遇的摆布,机遇是生活的伴随物,真正善良和明智的人,他们对一切给予都能很好地利用。  上面讲了《尼

5、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对于“善”和“幸福”的理解,这些都为亚士的“德性”理论做了铺垫。“善”和“幸福”是德性的外在结构,在了解了“善”和“幸福”4之后,既然幸福是灵魂合乎德行的现实的活动,那么对于德性的研究就刻不容缓。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是灵魂的德性不是肉体的德性那么对灵魂的知识就很重要。灵魂分为非理性部分和理性部分,那么德性也按照灵魂的区分来规定,一是理智德性,如智慧和理解,一是伦理德性,如大度与节制。  理智德性大多是由教导而生成的需要经验和时间。伦理德性则是有风俗习惯熏陶出来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主要讲的是伦理德性而不是理智德性。亚里

6、士多德认为伦理德性既不出自自然,也不反乎自然,它是在灵魂中生成的,在灵魂中有三者生成,这就是情感,潜能和品质,德性既不是情感也不是潜能而是一种品质,这是从种类上讲德性,它是一种品质。快乐和痛苦是品质的表征。伦理德性就是关涉到快乐和痛苦的德性。那么德性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品质呢?  事物有过度,不及和中间,德性的本性就是恰得中间即一种中道。一种中道的品质。举例子来说明,锻炼过多或过少都会损害体力;饮食过多或过少都会损害健康,适度才是最好。德性与情感和行为相关,在这里过度和不及会犯错误,而中道会受到称赞,并达到成功,受称赞和成功是德性的标志。所以德性就是中道

7、,是对中间的命中。那么对中间的命中,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是一种需要技巧和熟练的事业,这需要知识才能找到。  二、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对现代人幸福的启示4  亚里士多德对于幸福的理解,给现代很多迷失自我的人找到了方向,我们的生活终极目的是幸福。要获得幸福,就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德性,要中道,这和我们中国儒学的中庸之道有些相似,凡事不偏不倚,取其中。不论是感情还是事业,不大喜大悲,以一颗平常心态去面对生活,在生活中修炼自己的品性达到至善。  尽管人们对幸福有各式各样的理解,但总括起来可分三类:一是感觉主义的理解,即把幸福等同于快乐,认为幸福就是感官的快乐;二是

8、禁欲主义的理解,即把幸福理解为完全排斥感觉快乐的精神境界;三是理性主义的理解,即把幸福理解为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