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考作文命题题旨与材料含意不当现象

例谈高考作文命题题旨与材料含意不当现象

ID:23408853

大小:10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7

例谈高考作文命题题旨与材料含意不当现象_第1页
例谈高考作文命题题旨与材料含意不当现象_第2页
例谈高考作文命题题旨与材料含意不当现象_第3页
例谈高考作文命题题旨与材料含意不当现象_第4页
例谈高考作文命题题旨与材料含意不当现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例谈高考作文命题题旨与材料含意不当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例谈高考作文命题题旨与材料含意不当现象  高考新材料作文命题存在着题旨与材料含意不当问题。指出这些问题,分析失误原因,对于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完善高考作文命题意义重大。现从六个方面具体例证并稍作阐释如下,以见教于大方之家。  一.以偏概全,泛化材料固有含意  例如:2012年辽宁省作文题。我们知道,是隐是现,器乐演奏会和音乐演唱会是截然不同的。因为演奏会的“入耳之音”发自于“乐器”,其“注意力集中与引导”路径是“由声及人”。它强调听力聚焦,要求“人,要隐于音乐背后”,以避免干扰观众“循音求人、辨音证艺”。而演唱会的“入耳之音”则发自于“

2、人”,其“注意力集中与引导”路径是“由人及声”。它强调视线聚焦,要求“人,要现于音乐之前”,以方便观众“因人求音、识人证音”。演奏会的“隐”与悄然和演唱会的“现”与躁动,其表面不同,但本质相同:都是舞台艺术效果最大化追求和注意力聚焦的需要与反映。可是,在作文题情境中,命题人却精心设计了一个将“隐”泛化的“陷阱”“三部曲”。作文题首先假借了一个外行人,来了一个瞒天过海、违背事实的发问:“演奏家上台,谁不身着华美的演出服,光彩夺目?”这是“陷阱”挖掘的第一步,目的在于为泛化题旨、误导考生“奠基”和引出主旨句。第二步便是以答问方式提出“人,

3、要隐于音乐背后”这个主旨句。这里的“人”,是个单称,指“我”(女钢琴家);甚或只是个“特称”,专指“像我一样的器乐演奏家”――8这是事实成立和答问得体的前提。而以“特称判断”为主旨句,这就为题旨泛化埋下了“祸根”,也迈出“陷阱”挖掘的第二步!命题人紧接着用“女钢琴家的话耐人寻味。有人……,有人……,有人联想到人生诸多方面……”这些普适性评论和误导性暗示,故意将一个有条件的特指判断,朝着无条件的全称判断和“各行各业普遍适用”的“专业信条”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行事准则”方向引,为考生“入瓮”和跌落“陷阱”“启思”、定向与导航,从而完成

4、“陷阱”挖掘的第三步。作文题通过“误导性提问”→→“特指性回答”→→“普适性导引”这“三部曲”,完成了以偏概全、题旨泛化的全过程。为此,不知道有多少不辨“特指”与“全称”的考生,掉入到“大隐隐于乐”这个“陷阱”之中?也不知道有多少洞察事理逻辑、并在考场作文中执意规避“陷阱”、翻转立意的考生,其最终命运如何?我们更不知道作为执高考“牛耳”的命题人、阅卷人,自己是否还绕得开这个为考生所设下的逻辑“陷阱”?  又如:2010年浙江省作文题,材料陈述的是“文化反哺”现象;且“文化反哺”的“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也是正确的。而作

5、文题却跨越材料,要求“以‘角色转换之间’为标题”,这就泛化了材料固有含意。因为:“角色转换”大于“文化反哺”!  二.避重就轻,窄化材料固有含意  例如:2012年全国卷作文题“甩掉多余的顾虑”。在作文题中,妈妈认为“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这是错误的。因为春季插秧正处春寒料峭节令,下田不能只穿单衣。有闽南谚语曰:“正月冻死牛,二月冻死马,三月冻死插秧客”(古汉语“马、客”8押韵),所谓正是如此。脱了外衣,还有中衣内衣、长裤短裤,摔倒了还是会继续弄脏衣服的!显然,“脱掉外衣和鞋袜”是无法甩掉“顾虑”的!妈妈这个“解窘”“

6、乌龙”,既暴露了妈妈、“我”和命题人都是种地的门外汉;也显示了“外衣和鞋袜”只是这个所谓“多余的顾虑”的表象。“窘境”另有“真原因”,材料另有“真含意”!其实,造成“窘境”的“元凶”有两个:一个是缺少劳动磨炼,体力不支;另一个是长裤裤脚羁绊――雨天田埂泥泞、挑担下田不卷裤脚,任谁都会“寸步难行”的!让我“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的秘密,恰恰就在于“卷起裤脚”这个“无师自通”的举动!“我”一系列表现,既点明了“真顾虑”与“真含意”就是学用脱离、当代农家子弟远离“三农”这个事实;又证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和“学用结合”才是“解窘除虑”的

7、良方!这就是题旨所在!  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育人永恒主题。从本质上看,智技脱离、学用脱离仍然是当今教育的最大“窘境”、“顾虑”和“软肋”:一边是“学富五车”的毕业生,另一边却是各种技能岗位的“门外汉”;一边是怨天尤人的“就业难”,一边是不肯低就的“招工难”;一边是孩子们“窘境”连连,另一边却是育人者“乌龙”频现……正是家庭、社会和教育共同造就了“真窘境”和“真顾虑”!我们强烈认为,与其让妈妈说些让人见笑的“外行话”,不如说些实事求是的“体己话”,不但符合情境,也会更有价值。譬如说:  “孩子,挑秧下田,要脱掉外衣和鞋袜,卷高裤脚

8、。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把下地当上课了。咱们以后多参加劳动自然就明白了!”之类的。8  只是这种“直面”和关注,需要命题人和决策者的睿智与胆识!  又如:2012年福建省的作文题,取材于冯骥才的励志名言,但取用为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