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对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液黏度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戒烟对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液黏度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ID:23405869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7

戒烟对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液黏度和炎症因子的影响_第1页
戒烟对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液黏度和炎症因子的影响_第2页
戒烟对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液黏度和炎症因子的影响_第3页
戒烟对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液黏度和炎症因子的影响_第4页
戒烟对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液黏度和炎症因子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戒烟对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液黏度和炎症因子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戒烟对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液黏度和炎症因子的影响关键词:戒烟;心肌梗死;血液黏度;炎症因子戒烟是冠心病二级预防的主要措施之一。为了探讨戒烟对于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本文通过对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在本院住院的130例存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戒烟成功与否对于患者的预后以及其对于患者血液黏稠度和炎症因子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  对象为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住院130例存活的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患者,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制定的标准,并排除PCI病例、急性炎性疾病、以及

2、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者。所有患者均按冠心病二级预防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ACEI、美托洛尔、他汀等药物。对于规律性吸烟>1支/天×1年,且目前仍在吸烟或戒烟不足1周作为长期吸烟者98例作为试验组,其余非吸烟者作为对照组。对入选患者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对所有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登记并计算其Framingham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1.2方法   对长期吸烟者进行戒烟,同时对患者的戒烟情况及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再发心梗、心衰等)发生情况进行门诊随访,6月后对患者的戒烟情况进行调查,对于戒烟成功且>3月无复吸的为戒烟成功,对于未能完全戒烟或3月内仍有规律吸烟者为

3、戒烟不成功。所有入选患者均于入选时及6月时测定血液流变学及炎症因子等指标。血液流变学由专人测定,于清晨空腹静卧时采血,采用北京普力生LBY-N6B血流变仪和美国贝克曼公司CXT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患者全血黏度高切变率(ηbH)、全血黏度低切变率(ηbL)、血浆比黏度(ηp)、全血还原黏度(ηH)、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2(TNF-2)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试剂盒购于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开发中心;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测定采用颗粒增强超敏透射比浊法,试剂盒由晶美公司提供。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

4、进行。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与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2结果2.1一般情况:戒烟成功组、戒烟不成功组及对照组在Framingham评分、使用药物的比例、吸烟程度、年龄、性别等因素上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2心肌梗死急性期血液黏度与炎症指标的比较:心肌梗死急性期对照组、戒烟成功组、戒烟不成功组在ηbH、ηbL、ηp、ηH、Fib、IL-6、TNF-2、hs-CRP等指标间的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5、>0.05)。2.3预后:随访6个月,戒烟成功者在发生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再发心梗、心衰等)6例(n=61),显著低于戒烟不成功组的13例(n=37)(9.8%vs35.1%,P<0.05),与对照组的4例(n=32)无明显差异(9.8%vs12.5%,P>0.05)。2.4心肌梗死恢复期各项指标的比较  心肌梗死恢复期戒烟成功组在ηbH、ηbL、ηp、ηH、Fib、IL-6、TNF-2、hs-CRP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比戒烟不成功组则有明显下降(P<0.05)。表:心肌梗死恢复期戒烟成功组与对照组及戒烟不成功组在各

6、项指标中的比较注:△:与戒烟成功组比较P<0.05。3、讨论  吸烟的冠心病患者若能彻底戒烟,所带来的好处均优于其他措施。有研究表明[1],心肌梗死后存活的患者发生再梗的风险在戒烟后明显降低,而且较继续吸烟的患者发生再梗的危险降低50%。有关戒烟对于冠心病恢复期患者预后改善的发生机制的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结果显示,戒烟成功组循环炎症因子(hs-CRP、TNF、IL-6)浓度及血液黏度(ηbH、ηbL、ηp、ηH、Fib)等指标下降,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而戒烟不成功组几项指标则仍明显高于戒烟成功组。高炎症反应状态及血液黏度增高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的重要病

7、理生理基础。CRP为重要的炎症标志物之一,对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内皮细胞炎症反应具有直接影响。IL-6是参与炎症反应的重要细胞因子之一,可以通过激活巨噬细胞加速脂质沉积,促进单核细胞进入血管内皮下参与斑块形成,并可刺激斑块中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从而导致斑块破裂[2]。在内皮剥脱部位形成血栓过程中,组织因子起重要作用。TNF可以诱导IL-6、IL-8、IL-10等细胞因子形成,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细胞因子形成的同时,位于内皮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大量黏附因子上调,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促进斑块破裂后血栓的形成。高纤维蛋白质水平可导致全血黏度增高,在

8、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血小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