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402330
大小:10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6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性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性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物理新教材中变以往验证性的分组实验为主动探究式的分组随堂实验,给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究的时空.探究性实验由于其重视过程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主体性的发挥.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亲身体验并从实验中感悟、探究,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或亲身体验获得新知识.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实验探索,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对研究的问题有一结果,使学生在实验
2、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学习新知识,探究新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1启发与讲授结合,接受与探究互补 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能笼统地说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也不能说就是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7不能把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讨论这两种教学方法对立起来.应当因课制宜,因人制宜,灵活的选择教学方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要由教师讲深讲透,讲清规律的来龙去脉,讲出问题所在,提出问题,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望,诱导学生的思维活动,而不必勉强组织讨论而流于形式.而有的内容一定要把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练习.当知识障碍基
3、本扫清,基本方法基本掌握,教师可精选几个典型例题供学生课堂讨论.这种讨论可以口述,各抒己见,互相交流,或上黑板演练,展示各种解法,组织全班评议,也可以先个别讨论,再组织全班讨论,发表各种见解,通过课堂讨论,使学生大脑里的内部信息得到交换,促使思维得到不断调整,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学生的思维系统与外界产生了信息交换,促使学生自身思维的封闭系统转向开放系统,学生有争论、鉴别、独立思考、调整认识,直至引向更高的认识阶段,这种功能单纯依靠教师讲授是很难获得的. 2开拓实验探究的教学思路 2.1加强对实验的改造设计为探究性实验 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中学生
4、实验共有20个,其中学习仪器使用方法的实验有4个,知识应用型实验有12个,而验证性实验只有3个,探究性实验只有1个,这显然不利于素质教育和学生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学生验证性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将教材中出现的实验问题设计为探究性实验,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思考讨论”、“做一做”、“小实验”等设计为探究性实验.对探究性实验进行初步探索,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方法与艺术,拓展学生的想象力、知识视野、创新思维能力,增强科学协作精神,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2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
5、广阔空间7 有些实验本身具有发散成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探索能力,具有进行探究的价值,这一类实验可以改为探索性实验.这类探索性实验必须使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使学生在观察现象和变化过程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加工,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释物理现象,归纳物理规律.学习物理的目的是学以致用,现在的物理教学常常理论和实际相脱节,使学生感到学习物理乏味枯燥.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可以把科学的理论与生动而丰富的实际联系起来,以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精选课外实验,让学生有充分时间进行实验操作,进一步落
6、实实验能力的培养 家庭中的许多常用物品都可以用来做小实验.例如,可乐瓶具有透明、绝缘性能好、比较牢固、易加工等特点,可用它来做很多的小实验:“完全失重现象”、“水流星表演”等.家庭小实验便于就地取材,对学生来说,比较亲切,参与的吸引力强,可以增强学习动机与兴趣.课本中某些疑点、难点,学生接受起 (2)强调物理实验中需注意的细节,安全操作,规范操作 在实验课上,应抽适当时间,讲清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容易发生的故障,点出本次实验的关键所在,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排除故障.这样能减少盲目操作造成仪器的损坏,又能使教师不陷于被动地解答学生的问题之中.同时
7、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和规范操作的习惯. (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参与学生分组实验 在实验课上,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仔细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教师在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工作的重点,不是一般的讲解和辅导,而应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特别对于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耐心指导,引导他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指出努力改进的方向. (4)严格要求,精确处理实验数据,实事求是7 只有精确的实验数据,才能正确分析物理问题,对实验所得的数据不能草草处理了之. 分组实验的过程,还可能会出现
8、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不一致的情况,这一现象的出现,很容易引起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结论产生“疑点”,疑点将成为学生探索科学真理的驱动力,并为确信自己的实验结果而重做实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