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型肿瘤病人应用植入式化疗泵诊治体会

肥胖型肿瘤病人应用植入式化疗泵诊治体会

ID:23384428

大小:7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6

肥胖型肿瘤病人应用植入式化疗泵诊治体会_第1页
肥胖型肿瘤病人应用植入式化疗泵诊治体会_第2页
肥胖型肿瘤病人应用植入式化疗泵诊治体会_第3页
肥胖型肿瘤病人应用植入式化疗泵诊治体会_第4页
肥胖型肿瘤病人应用植入式化疗泵诊治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肥胖型肿瘤病人应用植入式化疗泵诊治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肥胖型肿瘤病人应用植入式化疗泵诊治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植入式化疗泵在治疗肥胖肿瘤病人中产生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8例采用皮下埋植化疗泵的方式进行区域性化疗的肥胖肿瘤病人,并对其不同的埋植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有16例病人出现并发症,其中导管不通5例、药液外漏4例、血管炎症性改变3例、胆囊炎2例、导管败血症1例、溃疡穿孔1例。结论对于肥胖肿瘤病人应用植入式化疗泵宜采用泵体贴近腹直肌前鞘以增加稳定性,而且可减少皮下淤血、积液的发生率。【关键词】肥胖型肿瘤病人;植入式化疗泵;诊治体会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

2、2-6968-02利用肿瘤的供血血管置管灌注药物以进行术后区域性化疗的方法已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1-2],术中将导管置入胃十二指肠动脉或门静脉系统固定后并引于皮下与泵相连,再将泵埋置于腹部皮下,术后化疗药物经皮肤从泵注入,迗到局部灌注化疗药物或者化疗介入的目的。对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胃癌、胰腺癌、直肠癌等行肿瘤血管置管、药栗皮下植入、术后化疗栓塞是一较好的治疗手段[3-5]。但是,目前针对化疗泵埋植方式的选择并无明确的规范化程序,尤其针对肥胖腹壁厚的病人,如何更好的进行化疗泵的埋植以利于术后操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仍无定论,现将我

3、科收治的48例肥胖肿瘤病人诊治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共48例,男32例,女16例。年龄40-75岁,平均55.5岁。肝癌34例,胰腺癌10例,胃癌肝转移2例,直肠癌肝转移2例,全部病人术前腹部CT显示脐旁腹壁皮下脂肪层均大于3厘米。术中植泵1个42例,2个6例,共植入化疗泵54个,其中防逆返功能化疗泵6个,无防逆返功能48个。1.2方法肝动脉置泵一般采用经胃十二指肠动脉置入导管至肝固有动脉或分支,遇到肝右动脉变异者(大部分来自肠系膜上动脉)直接游离肝右动脉,结扎近心端,远心端动脉内置入导管。门静脉药泵一般采用胃网膜右静脉,

4、个别情况下采用结肠中静脉分支或胃网膜左静脉,导管一直插到门静脉起始部,到位后用4号缝线将血管和导管双重结扎以防导管滑脱,结扎的松紧度应适当。根据泵体放置位置可分为2组,具体方法如下:分别经手术切口腹肌筋膜表面或距表皮约1.0厘米皮下脂肪层进行向预先选定的部位做一洞穴将泵体送入洞穴,用缝合线经过泵体底面固定孔同筋膜固定,对于肝动脉栓塞化疗的患者,手术探查后可以先放置化疗栗,经化疗栗行肝动脉栓塞化疗。2结果2.1操作成功率本组54个化疗泵均成功植入,成功率为100%。2.2术中术后临床观察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见表1。3讨论目前肿瘤的治疗已经由单纯的手

5、术切除逐渐转向为针对肿瘤的综合性治疗,包括:新型化疗药物的应用、微波化术、液氮冷冻治疗及应用病毒载体进行基因治疗等[6-7],其中,利用肿瘤供血血管置管适用于癌肿不能切除或切除后术后化疗,使药物直接进入肝脏的肿瘤组织,比应用静脉穿刺化疗方便,且局部用药少,减少药物用量,使病人易耐受,减轻抗癌药物的全身不良反应,增强肿瘤组织中药物的有效浓度,而且导管能够长期保留,使用方便[8-9]。植入式化疗泵作为区域性化疗的一种,具有很多优点,包括:药物能直接大量、反复通过药泵输送到病灶区,使肿瘤得到有效控制;药泵导向性区域治疗,患者无或仅有轻微的全身反应;价廉

6、、方便,切口愈合后即可出院,反复作用不需住院;药泵具有安全、可靠、耐用等特点等。但是,它可能出现药泵周围积血、积液、感染,皮肤皮下组织无菌坏死,药栗与导管连接部脱开,针眼药液外渗,导管不畅或堵塞,导管内细菌感染,导管易位,导管穿出血管外等不良反应,相关文献报道,注药系统植入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而导致无法继续使用的发生率为17.4%-43.9%[10-11],结合我们体会,以上并发症在腹壁较厚的病人更容易发生。因此,如何降低此类并发症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迄今有关具体涉及泵体安置方法的文献仍较少。皮下血肿或积液发生的原因多为剥离皮下间隙时范过大、

7、止血不彻底等,通过我们临床观察,直接通过皮下脂肪层进行分离较经腹肌筋膜前分离更易造成出血积液等不良反应,可能与皮下脂肪组织内存在较多毛细血管所致,轻者可等其自行吸收或予热敷,重者则需及时穿刺抽液后加压包扎,给予我们的经验是:在腹直肌前鞘与皮下脂肪层之间分离隧道,这一层次组织较为疏松,血管很少,常不需专门止血。药囊移动及翻转多由于剥离的皮下间隙过大或放置后未缝合药囊周边小孔固定所引起。本组药囊埋置在皮下脂肪层组有13例有不同程度的翻转,每次化疗前需先用手法将其复位,而经腹肌筋膜前置入组仅有1例发生翻转,我们考虑与手术操作不当有关。如发生这种情况,应

8、进行适当加压包扎,待药囊周围纤维组织增生,药囊固定后,开始化疗。其他方面的术后并发症两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导管从血管内脱出是一种严重的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