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362558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6
《解除管制、分权与中国经济转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解除管制、分权与中国经济转轨
2、第1... 本文将有关中国转轨过程的解释分为两大类:“资源有效配置论”和“制度安排论”。文章对这些研究进行了批判性评述。并指出,这些解释并不完全令人满意。基于这些讨论,本文的解释性框架力图内生中国转轨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包括中国的财政分权。特别强调改革中重工业的技术特征,即规模经济以及与下游产业的产业间联系不应该在讨论中被忽略。中国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解除管制,并通过体制外的增量改革来提高效率。同时又由于新兴的最终产品生产部门需要中间产品部门为其提供中间投入和技术装备
3、,所以不仅避免了对存量的冲击,甚至提高了上游国有部门的产出、就业乃至于技术效率,从而使经济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实现了平稳过渡。 关键词:分权/资源有效配置/制度安排/经济转轨 杨开忠,1962年生,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北京100871);陶然,1972年生,经济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北京100101);刘明兴,1972年生,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博士后研究人员(美国马萨诸塞哈佛大学)。 自1978年经济改革以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4、不仅如此,与其他转型国家(尤其是前苏联和中东欧国家)相比,中国更因其经济增长的持续性而独树一帜。 传统的“经济智慧”一般认为,一个经济要实现成功转型,必须实现宏观经济稳定、经济自由化、企业私有化,乃至于政治民主化。虽然在改革过程中,中国采取的一些政策和措施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比如逐渐培育市场、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以及注意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等,但与上述条件相比,中国的情况迥异。那么,究竟如何解释到目前为止中国和其他转型国家不同的经济增长绩效呢?中国的经验是独一无二的,还是具有更加普遍的
5、价值?换言之,中国的经验是否可以为其他转型国家提供借鉴,还是仅仅是一个特殊条件下的特殊现象? 对上述问题,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不同视角的回答。总体上看,我们把目前解释中国转型问题的理论框架分为两大类:第一类观点主要从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出发,对转轨过程中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直接进行解释,可以称之为“资源有效配置观点”。但有些学者强调中国和前苏联、东欧国家经济初始结构的差异导致经济转轨绩效的差异,其他学者则强调不同转轨国家的相似性,并指出转轨表现的不同来自于改革的方法和路径。由于出发点不相同,得出
6、的结论也大相径庭。第二类观点则主要从制度分析的视角出发,强调不同转型经济间制度结构的差异、特别是不同级别政府间财政安排在改革中所发挥的作用,可以称为“制度安排观点”。 在本文前两个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关于中国以及其他转型经济的假说和理论,然后给出评论。我们将指出,迄今为止,对中国经济转轨问题的解释并不能完全令人满意。文章的第三部分给出了一个初步的解释性框架,力图内生化中国转轨中的一些重要现象,最后是结论。 一、中国转轨的资源配置观点 (一)观点介绍 萨克斯①等指出,中国改革初始的经济结构是
7、中国经济转轨成功的主要原因。他们认为,中国人口密度很高,并且大部分人口集中在低收入农业部门,而这有利于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换句话说,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劳动力从生产力较低的农业部门迅速向生产力较高的非国有部门转移。而在原有体制外突破的发展模式之所以可以在中国顺利推行,主要是因为中国国有部门所雇佣的劳动力在经济中所占比重不高,而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则相反,农村劳动力比例较小,占经济比例很高的国有部门,尤其是重工业部门的职工享受较高的社会福利,这意味着新兴非国有部门很难从国有
8、部门吸收到劳动力,同时也没有足够的农村廉价劳动力可以利用。②按照这种说法,中国经济增长不过是亚洲四小龙外向型发展模式的复制。 他们同时认为,即使对中国而言,改革中出现的所谓“渐进主义”改革路线,也未必最优,而其之所以出现,主要是因为支持市场化改革者和支持计划主义者共同掌握着权力,导致在具体改革方案上缺乏一致而妥协。如中国具有市场化特征的一些特殊现象(比如产权定义不甚明晰的乡镇企业,价格双轨制等)主要是对中国特殊政治环境、而非经济环境的反应,但若没有这些政治约束,一开始就私有化,就没有必要日后再进
9、行成本高昂的企业转制。 萨克斯等指出,由于中国改革在开始阶段回避了最困难的一些问题,比如银行、企业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所以,中国的改革路径可能缺乏可持续性,在未来将面临更大的问题。 而东欧甚至前苏联转型国家在市场化改革以后,重工业部门普遍出现滑坡不过是新兴非国有部门获得经济增长的前奏,因此,改革初期出现负增长是正常的。正是这些转型国家由于在转轨开始就处理了最为棘手的产权和政治体制问题,未来的前景将比较乐观。 他们特别强调,如果不认识到经济改革仅仅是大规模宪政转轨的一部分,对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