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疑读中指导学生“发现问题”.doc

如何在疑读中指导学生“发现问题”.doc

ID:23360340

大小:5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6

如何在疑读中指导学生“发现问题”.doc_第1页
如何在疑读中指导学生“发现问题”.doc_第2页
如何在疑读中指导学生“发现问题”.doc_第3页
如何在疑读中指导学生“发现问题”.doc_第4页
如何在疑读中指导学生“发现问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在疑读中指导学生“发现问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在疑读中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学与问自古就被认为具有相辅相成的辨证关系。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会学,更要让学生会问,才能使其具有“自能阅读,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学习能力。在日本的课堂上,最后的十分钟总是留给学生提问,如果学生毫无疑问,那么这节课是失败的,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无主动思维;教育家也建议父母,把询问孩子“最近考试了吗?”改为“今天向老师问问题了吗?”可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领域中注重学法指导,摸索出一套

2、诸如诵读、品读、疑读之类的教学模式。尤其是“疑读”,一改以往教师为提问主体的状况,由学生自己质疑后进行探究式学习,体现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知识的运用程度,以及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指向,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气息。然而,在这其中,仅仅是鼓励学生提问,并没有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大多数学生敢问却不善问,要么鸡毛蒜皮,要么不着边际,甚至让人啼笑皆非。整个课堂看似思维活跃,实则是信马由绳,效率低下。为了让疑读不流于形式,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增强学生的发问意识,使其具有善于发现的眼光是尤为重要的。教师可从以

3、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提问:一、从课文的关键点入手1.课题:文题即文眼,作者在标题的选定上都颇费了心思,有的还几次易题,为什么最终定下这个标题,自有妙处可言。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何易题为《万紫千红的花》,《母亲的回忆》为何改为《回忆我的母亲》。2.线索:“一线串珠式”的文章结构显得非常严谨,那么找出体现线索的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结构安排。如《荔枝蜜》的线索是“厌、爱、赞、变”,表现这变化的词语和句子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这样变3.悬念:情节迭宕起伏、扣人心弦靠的是悬念的巧妙设置。如《最后一课》小弗郎

4、士在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为下文埋下了怎样的伏笔。二.从课文的矛盾点入手1.用词上的矛盾。如《孔乙已》中“大约的确是死了”,表示推测的“大约”与表肯定的“的确”连用。2.人物心理上的矛盾。如《卖炭翁》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复杂心理。3.小说戏剧中的矛盾冲突。如《白毛女》中黄世仁的逼、杨白劳的躲等等。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分析矛盾双方,就会撞击出思想的火花。三、从课文的疑难点入手读书贵有疑。对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地方进行发问,自是理所当然。还可对已成定论的观点、见解持“怀疑态度”。如韩愈在《马说》中的名句“世有伯乐,

5、然后有千里马”,从逻辑上看是否合理;《扁鹊见蔡桓公》中桓侯的死到底是因为讳疾忌医,还是因为对医生偏见,不然,他的“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又该如何解释?四、从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入手如学习《我的老师》学生掌握了选材的详略处理:与中心有重要关系的材料详写,次要的略写,无关的不写。而《荔枝蜜》为什么不直接写蜜,而是先用大篇的笔墨写了荔枝树、花,这些是否与中心无关?把握这一点有助于理解散文的形散神聚的特点。五、从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点入手毛泽东和陆游都曾作过同题词《卜算子•咏梅》,二者在表达的情感、主题、风格上各有什么不同?我国

6、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古代文人墨客多饮酒作诗,以酒为文,“酒”在不同题材中分别扮演着不同情感的道具,是很有研究价值的。六、从课内外知识的迁移点入手在《陈毅市长》选场中,陈毅为请化学家齐仰之出山,语言诙谐幽默,充满睿智,莫过于一场惊心动魄的攻坚战,能否用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中的欲擒故纵、引蛇出洞、请君入瓮等战术进行赏析呢?此外,还可从教材的训练重点、预习提示入手,将陈述句改为疑问句,然后再到文中去一一求证,这里就不再赘述。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越俎代疱,更不能撒手放羊,它是一个需要师生双方配合的过程,教师在

7、其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示范作用对学生来说,教师的讲解本身就是一个展示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绝好范本。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中深挖教材、透析教材,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迁移转换成自己的能力。当然,这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本身必须具备创造性思维的素质,反应需敏捷、灵活,善于从多角度去思考,善于观察、分析学生的情况。二、鼓励作用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现,尊重并肯定他们产生的新奇见解。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再进行梳理、归纳、加工,作出评价,对好的问题提出表扬,欠佳的给出修改建议,学生自会慢慢领会提问的技巧。

8、三、调控作用教师可有意设置一些“漏洞”,循循善诱,培养他们的发现意识;有的学生提问深度不够,教师可以紧抓这一契机,“穷追不舍”,帮助他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遇到“山重水复”的困境,教师可略加点拨,助其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教给学生提问的技能,可以提高问题的质量,使课堂教学不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教师应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不断激发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