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探索

对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探索

ID:23357081

大小:57.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7

对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探索_第1页
对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探索_第2页
对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探索_第3页
对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探索_第4页
对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探索科学探宄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观念和能力的最重要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最有效的方法。而在化学课堂中怎样处理好“知识点的落实”与“充分运用探究手段”的关系就成为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前提。那么,教学中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好?在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一次实验,例如《氯气》是人教版化学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其中氯气与水的反应,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那么如何用探宄的形式来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就成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价值所在。我用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方法,

2、对这个知识点做了几次教学尝试:第一次尝试的教学方法:1.首先让学生思考:氯气能否溶于水?溶于水的部分有无与水发生反应?并设计简单实验来对此性质进行探究。2.接着教师对学生观察:学生因为对上述问题比较空泛,因此学生较难进行讨论。对于氯气能否溶于水,学生做了如下实验设计。方法一:将少量水滴入装有氯气的试管内,看颜色有无变淡;方法二:将一支布满氯气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看看试管中液面有无上升;而对于溶于水的部分有无与水发生反应,因为学生对这个反应头脑中还没有什么概念,因此无从下手,很难展开讨论。最后个别学生通过书

3、上潮湿氯气漂白实验的启发,提出可以做氯水的漂白性实验加以验证。1.教师指导总结:师生共同做了氯水的漂白性实验后,推测出结论__氯气与水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并且这种物质有漂白性。从而引出了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接着根据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总结出氯水的其它性质。第二次尝试的教学方法:1.学生自己对氯气的水溶性经过讨论,然后学生总结出上述几种方案,马上通过实验验证。2.实验验证后,教师指出氯气溶于水后的溶液叫氯水。教师给学生三种药品:新制氯水,硝酸银和紫色石蕊试液。请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探宄氯水中的可能成分。3.

4、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实验:将氯水分别与硝酸银和紫色石蕊试液反应,发现硝酸银中产生白色沉淀;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学生总结出氯水中有C1--和H+,还有漂白性。4、教师再提问:漂白性是由于干燥的氯气就有的性质,还是别的物质有的性质呢?怎么证实?5、学生讨论得出可将红纸条分别放入干燥氯气中和氯水中,将这两个实验作比较就可得出结论。第三次尝试的教学方法:1、教师提问:氯气与水有无反应?假如有反应,可以得出结论----氯气可以溶于水。2、教师指出:我们暂时假设氯气与水的混合物叫氯水。现在利用现有试剂:镁条

5、、NaHC03溶液、AgN03溶液、HNO3溶液、红纸、pH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氯水。通过实验验证你们自己的推测。3、学生四人一组相互合作设计实验推测成分,并自己通过实验来验证。然后将实验过程记录在《学生实验报告》上,填写内容包括:实验内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和解释三部分。最后由学生发言,得出结论__氯气与水有反应,并且产生了C1--和H+,有个别组的学生提出氯水还可能有漂白性,因为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4、教师将红纸打湿一小部分后放入氯气中,证实了氯气是与水发生了反应,并且氯水具有漂白性,再结合前

6、面的结论,总结出氯水还具有酸性。对三次教学尝试的分析总结:第一种教法有探宄的目标,并初步进行了一定的探宄,但没为探宄的深入创造情境,教师关心教学流程,为了赶进度,不给学生领会、理解教学内容的时间,以教师对教材、教案的认知过程代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过程,使“双边活动”变成了“单项传递”,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丧失学习的积极性。第二种教法已初步形成了探宄的理念,给了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且亲自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也有不足:1、把问题探究过于简单化、具体化了,没有给学生提供较多的思考空

7、间,学生一般都能轻而易举得出结论。2、实验设计上存在不严密性,比如只给出硝酸银,却没有给出对应的稀硝酸,这些对学生科学探宄能力的提高及思维的严谨性的培养不利。第三种教法给学生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思考空间,还在实验操作中强调了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分析能力,有利于学生在科学探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对探究式教学方法心得体会:为了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觉得教师要尽快转变自己的“意识”,虽然要立足于教材,但也要避免照本宣科,要将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和媒介之一,要从“死板”式的教案向“探宄”式的教学设计转变,要从

8、知识性的备课向发展性的教学设计转变。比如在实验教学中,可将实验“观看”改为实验“观察”,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演示性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课内实验改为课外实验,封闭的实验室治理改为开放式治理,变实验知识为实践能力等多种教学处理方法,以便在教学实践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