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余甘子叶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广西余甘子叶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ID:23343636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7

广西余甘子叶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_第1页
广西余甘子叶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_第2页
广西余甘子叶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_第3页
广西余甘子叶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_第4页
广西余甘子叶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西余甘子叶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广西余甘子叶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梁臣艳张婷丘琴钟益宁甄汉深【摘要】目的研究广西余甘子叶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用95%乙醇进行渗滤提取后,浸膏以系统溶剂分离法进行部位分离。利用硅胶柱层析法和重结晶对石油醚部位和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胡萝卜苷(Ⅱ)、正三十四烷酸(Ⅲ)、正三十烷醇(Ⅳ)。结论化合物Ⅲ、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关键词】余甘子叶;分离;鉴定 余甘子叶系大戟科(Euphorbiaceae)叶下珠属(Phyllanthus)落叶小乔木或灌木的叶[1]。余甘子树在

2、我国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海南、广西等省区,资源丰富。余甘子具有化痰止咳、健胃消食、清热生津、保肝解毒等功效。在我国约有16个民族使用该药,其中以汉族和藏族等尤为习用[2]。余甘子是一味重要的传统民族药,已被载入多版《中国药典》[3]。除余甘子外,余甘子叶也是一味民间常用的中药,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传统中医认为余甘子叶性平、味辛,能祛湿,利尿,用于水肿,皮炎,湿疹,疮疡等症[1]。民间也常用来治疗慢性咳嗽等疾病,还与蜂蜜通用治疗腹泻和痢疾。现代研究表明余甘子叶具有抗菌、抗炎、抗肺气肿、抗肿瘤等作用[4~7]。余甘子具有较好的药用开发价

3、值,但目前对余甘子的成分研究多限于果实,对其叶的研究报道不多。为了进一步探明其有效成分,笔者以广西余甘子叶为研究对象,分离分析其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  1仪器与材料  熔点用北京科仪电光仪器厂生产的XT4-100A(控温型)显微熔点测定仪,温度计未校正。NMR用美国Varian公司INOVA500NB。MS用英国VG公司的ZAB-HS双聚焦磁质谱仪。EA用德国Elementar公司VarioELCHNS-O元素分析仪。柱色谱硅胶(200-300目)和硅胶H及薄层色谱硅胶均为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AB-8大孔吸附树脂为南开大学化工厂生产,SephadexL

4、H-20为pharmacia公司产品。余甘子药材采自广西南宁地区,经本院中药研究所刘寿养副教授鉴定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L.的叶。  2方法与结果  2.1提取与分离取余甘子叶10kg,粉碎后用95%食用乙醇浸泡48h后,渗漉提取,收集渗漉液10倍量,回收溶剂,浓缩得浸膏,出膏率为20.5%。将浸膏用硅胶拌匀后,依次用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回流提取,回收溶剂,得石油醚部位45.3g,醋酸乙酯部位717.8g,水饱和正丁醇部位522.5g。取石油醚部位30g上硅胶柱,用石油醚∶醋酸乙酯梯度洗

5、脱(100∶1,50∶1,30∶1,20∶1,10∶1,10∶1,8∶1,1∶1)。洗脱流份经反复重结晶,得到化合物Ⅰ(18.6mg)、Ⅱ(13.8mg)、Ⅲ(9.8mg)、Ⅳ(15.1mg)。  2.2结构鉴定  2.2.1化合物Ⅰ白色针状结晶(石油醚),mp140~140.5℃,Liebermann-Burchard反应阳性。与已知对照品β-谷甾醇共薄层,经3种不同的展开系统展开,Rf值一致并呈一个斑点,与标准品混合测定熔点不下降,红外光谱图与对照品一致。因此鉴定该化合物为β-谷甾醇。  2.2.2化合物Ⅱ白色粉末(甲醇),mp291~292℃,L

6、ieberm-Burchard反应及Molish反应呈阳性。与已知对照品β-胡萝卜苷共薄层,经3种不同的展开系统展开,Rf值一致并呈一个斑点,与标准品混合测定熔点不下降,红外光谱图与对照品一致因此确定该化合物为胡萝卜苷。  2.2.3化合物ⅢC34H70O2,白色颗粒状结晶(石油醚∶醋酸乙酯=1∶1),mp:83~85℃,溴甲酚绿反应阳性。IR(cm-1):2917,2848,1707,1432;3000cm-1左右宽的缔合羟基峰;γ(CH2)720cm-1提示有-(CH2)n-(n≥4)。EI-MS(m/z):得到递减14的碎片峰,以及129,185

7、,241等相差56的含羧基碎片峰[(CH2)nCOOH]+,提示分子为长链羧酸结构。1H-NMR(400MHz,C5D5N)δ:5.09(1H,br,-COOH)、2.52(2H,t,J=7.3Hz,2-H)、1.78(2H,t,J=7.3Hz,3-H)、1.29(50H,m,4-H~25-H)、0.835(3H,t,J=6.8Hz,-CH3)。13C-NMR(400MHz,C5D5N)δ:176.1(s,-COOH)、34.9(s,C-2),32.1(s,C-3),29.6~30.0(m,C-4~C-26),25.7(s,C-27),22.9(s,C

8、-28),14.3(s,-CH3)。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8]的n-tetratriacont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