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民主到社会主义民主

从社会民主到社会主义民主

ID:23334344

大小:4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7

从社会民主到社会主义民主_第1页
从社会民主到社会主义民主_第2页
从社会民主到社会主义民主_第3页
从社会民主到社会主义民主_第4页
从社会民主到社会主义民主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社会民主到社会主义民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社会民主到社会主义民主万毓泽一、“民主社会主义”的虚实  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社会民主主义者”或“社会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当时的“社会民主主义者”或“社会民主党人”意涵较广,大致涵盖几类政治派别,如(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小资产阶级民主派、无产阶级革命派等。马克思、恩格斯曾参加德国革命,希望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行到底,为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创造条件,因此也自称社会民主主义者(Sozialdemokrat)。[1]1860、70年代以降,欧洲各国陆续成立的社会主义工人政党,皆认为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不可分割,皆将“争取民主”视为实现社会

2、主义的先决条件,并据此来为政党命名,如社会民主党、社会党、社会民主工党等。李卜克内西于1869年5月发表的演说〈论社会民主党的政治立场〉(überdiepolitischeStellungderSocialdemokratie)中便云:“正因为我们了解社会主义和民主之间的不可分割(Untrennbarkeit),我们才自称社会民主党人。我们的纲领就在这个名称之中”。[2]1889年,这些社会主义政党联合建立了第二国际。因此,在早期阶段,“社会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基本上是一致的,至少都同意(1)生产资料的社会化;(2)国际工人阶级的团结合作;(3)组织无

3、产阶级政党参加议会活动,为夺取政权做准备。  当然,众所皆知,由于“合法斗争”渐有成就,各国社会民主政党内部逐渐出现路线斗争,其中的“改良主义”或“修正主义”一派认为,只要透过合法的议会活动与改良措施,就可和平过渡至社会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第二国际各党皆同意,若爆发帝国主义战争,必须坚决反对这场不义之战,并利用危机来推动革命。但1914年8月战争爆发时,大多数欧洲社会民主政党领导人却转而支持本国政府与本国工人参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也就此分裂。在这种态势下,列宁于1917年4月首度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工人政党必须放弃“社会民主主义”这个名称,改称共产党,

4、并于同年9月号召成立了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  两次大战间,各国社会民主党有时将“民主社会主义”当作“社会民主主义”的同义词,以凸显自己与“非民主”的社会主义(即苏联)的歧异。各国社会民主政党于1951年联合建立“社会党国际”,成立大会上通过的声明标题就是“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和任务”(AimsandTasksofDemocraticSocialism),[3]强调“政治民主”、“经济民主”、“文化进步”与“国际民主”。从此,人们逐渐用“民主社会主义”一词来概括各国社会民主政党的政策主张与意识型态。  然而,苏东剧变、“现实社会主义”瓦解后,“社会主义”一词

5、也声誉尽失。因此,某些社会民主政党在自我描述时,便倾向避免使用“社会主义”一词;“社会民主主义”毋宁是比较安全的标签。十几年来,社会民主政党的档案和相关论著中,“社会民主主义”有逐渐取代“民主社会主义”一词的趋势,或至少是并列或交互使用。如德国社会民主党内有些成员便主张应以“社会民主”(SozialeDemokratie)来取代“民主社会主义”(demokratischerSozialismus)一词。他们认为,“社会主义”一词容易导致引发不当联想;此外,在“现实社会主义”证明失败后,不宜再将“社会主义”理解为某种“模式”或“社会经济结构”,而是应该将之视

6、为某种“由基本价值加以界定的规范性政治和理论思想”。[4]2007年1月德国社会民主党发布的新纲领草案(“不来梅草案”〔BremerEntwurf〕)的标题便是“21世纪的社会民主”(SozialeDemokratieim21.Jahrhundert)。[5]换言之,值得追求的,是具有“社会”内涵的“民主”(体制)。然而,究竟什么是民主?可不可能发展出一种(或多种)社会主义的民主理论与实践?以下,我们先从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与社会民主派的角色谈起。  二、“福利资本主义”的常变  全球化对“福利资本主义”确实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以下几个层面:(1)商品资本

7、与产业资本的全球化,使产品与服务出现激烈的全球价格竞争,而福利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又相对偏高,难免受到冲击。另一方面,跨国企业可赴海外寻找成本低、潜在获利高的地区投资,故本国工人亦面临激烈竞争。(2)因此,各国政府若要“提升竞争力”,便不免透过租税优惠等政策来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吸引跨国资本投资、防止本国资本外流。然而,没有充足的税收,就不会有良好的福利政策。(3)在金融资本的全球化之下,民族国家越来越难以透过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解决失业问题,例如当本国调降汇率和利率、试图扩张经济时,往往导致通货膨胀和资金外流,也因此难以透过货币政策来减缓失业。  在这

8、些背景下,1980年代以降,欧洲许多福利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提出“改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