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规律与空间观念

感知规律与空间观念

ID:23329750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5

感知规律与空间观念_第1页
感知规律与空间观念_第2页
感知规律与空间观念_第3页
感知规律与空间观念_第4页
感知规律与空间观念_第5页
资源描述:

《感知规律与空间观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感知规律与空间观念  摘要: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小学数学学习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更是离不开感知,感知对小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儿童形成空间观念对事物的直观依赖较大,学生已有的感知经验背景、学生自身的感觉阈限、教师呈现材料的方法、教师引导学习的方法都是形成空间观念的途径。因此,在教学时,要利用学生的感知规律即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变式律、协同律、组合律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对以后的数学空间学习迎刃而解。  关键词:感知;空间观念;感知规律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

2、编号:1002-7661(2013)07-288-01  心理学知识表明: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1]。小学数学学习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更是离不开感知,感知对小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一、感知与数学空间观念的概念5  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合称。感觉和知觉是两个既有严格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不同概念。它们的区别主要是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它们的联系一是都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二是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形成的,感觉是构成知

3、觉的成分和基础。在实际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感觉和知觉常常是密不可分的,正是由于它们之间具有这种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人们经常把两者合称为感知。  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它是形体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在人脑中的表象,儿童主要是通过图形的测量,图形的位置认识以及图形的变换等活动来逐步构建空间观念的。  二、感知规律影响数学空间观念形成路径  1、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  例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由于小学生在入学前接触过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为此,一年级只能“直观认识”,从外形能分辨什么样的物体是长方体,什么样的物体

4、是正方体,四年级再要求“掌握特征”。这样逐步形成“体”的观念。  2、学生自身的感觉阈限  著名生理学家巴浦洛夫经过研究,发现神经细胞对刺激的反应是以有变化的中等的强度为最佳状态,最容易引起兴奋。这一科学道理表明,刺激强度最好是中等且有变化;过弱、过强或刻板的都不好,因而在制作自然演示教具时应考虑到所要演示对象的大小、颜色、状态等[2]。教师讲课的语言应使全班学生都能有鲜明、清晰的感知,既不能在绝对感觉阈限之下,也不能刻板和过强,应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来进行教学,这样会有利于学生感知。  3、教师呈现材料的方法5  选择合适的背景材料

5、引起讨论。比如教学直线与线段的教学:怎样用手臂来表示直线、射线和线段呢?(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双手臂和手掌打开是直线;打开一只手同时收拢一只手是射线,两手收拢是线段),这样学生心里面就有了直线、射线、线段。  4、教师引导学习的方法  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摸物品、作判断,有利于帮助学生“有依据”地获得真实的“立体感”,从而建立起正确的“空间观念”。  三、感知规律在数学空间观念形成中的应用及策略  感知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在活动中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对数学学习有直接影响的感知规律有以下几条:  1、强度律  强度律是指作为知识的

6、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必须达到一定的刺激强度,才能为学习者获得清晰的感性认识。这一规律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要处理好刺激的强弱的关系,既要注意感知对象的强刺激部分,同时也要注意感知对象的弱刺激部分  2、差异律  差异律是指被感知对象与它的背景之间要有一定差异才能感知清楚,并且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越大,对象从背景中感知越清楚。这一规律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和图形等感知对象时,尽量利用不同色彩。  3、活动律  活动律是指活动的对象不仅比静止的对象更容易引起人的注意,而且能提高感知的效果。活动律要求我们在进行直观教学时尽量多使用

7、活动教具,特别是现代教学技术。5  4、变式律  变式律是指不断变换感性材料的呈现形式,使感知对象的本质属性不变而非本质属性不断变化,以便排除非本质属性的干扰,从而更好地突出感知对象的本质属性。  5、协同律  协同律是指在感知过程中多种感觉器官协同配合可以提高感知效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五到”―眼到、耳到、手到、口到、心到等要求,使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协同配合。  6、组合律  组合律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  总之,心理学知识表明:感知是思维活动的直接基础,

8、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始。感知虽属于认识过程的低级阶段,但它却是复杂认识的基础,是一切知识的来源,没有正确的感知,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别是小学低年级阶段,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支柱,即使他们都已掌握了基本的概念,教师也应该遵守学生发展的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