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306932
大小:5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6
《浅议运河飘来的元明清文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运河飘来的元明清文学论文运河飘来的元明清文学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运河飘来的元明清文学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积水潭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试想一下,当你从北京地铁2号线积水潭站穿越时空,来到700多年前的元大都时,你会身处何方?是乌黑黑一片,死一般沉寂的荒郊野外?还是车水马龙、人声嘈杂的繁华街道?穿越的时候,如果地标保持不变的话,那么恭喜你,已成功进入元大都最文艺最繁华最有范儿的地段。 当然,足够幸运的话,你还将看到一大批戏剧名角,在小小的一方舞台上,轮番上演大都人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的名剧。台下,达官显要、文人雅士、商贾人士
2、、船夫走卒、市井百姓穿行于此。他们有的在寻觅心意物品,有的在与文青们亲切交谈,有的干脆卸下一天的重担,悠闲地陶醉在音乐歌舞中。 这一切,得益于京杭大运河通惠河段的开通。 积水潭是戏剧演出中心 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8月,由元代著名水利专家郭守敬主持修建的京杭大运河大都(北京)城里河段工程开工。一年后,工程结束,与通州运河相连的积水潭,成为京杭大运河北端总码头。 沿京杭大运河的北上路线,满载着贡赋、稻米、瓷器、丝绸的货船开始源源不断进入都城中心积水潭。一夜之间,积水潭成为全国最繁忙的码头,粮船如织、舳舻蔽水,一派盛世繁华。 工程完工时,恰
3、逢元世祖忽必烈从上都回大都,眼见江南粮船在积水潭码头爆满,忽必烈大喜过望,亲自命名从万宁桥到通州的河道为“通惠河”,取畅通天下,惠泽大都之意。数不尽的物资、商人聚集于积水潭,可谓是“华区锦市,聚万国之珍异;歌棚舞树,选九州之秾芬”。 积水潭沿岸,酒楼林立,燕舞之声不绝于耳。每天,大量宫廷、民间演出活动在这里轮番上演。大都,在大运河的开凿下,竟也热闹起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元杂剧在此繁荣生长,并借由大运河宽广的河道,融入远方。 来到大都,人们必会去两个地方观看元杂剧:一个是大都西城砖塔胡同,一个是积水潭大码头的斜街。那时的积水潭,又名“海子”,它不仅
4、囊括如今的前海、后海、西海三个湖泊,还比这三个湖泊的总面积大。“海子”四周,钟楼鼓楼一带,各种商业店铺前人声鼎沸,车如流水马如龙。官人、商贩络绎往来,觥筹交错间,艺人献唱助兴必不可少。 据《青楼集》记载,元时戏曲艺人116多位,“名重京师”的就有张怡云、曹娥秀、南春宴、周人爱、玉莲儿、王巧儿等人,其中最为杰出的当属珠帘秀。她“姿容姝丽”,独步一时,驾头、花旦、软末泥等杂剧,全都信手拈来。 珠帘秀与当时许多著名文人都有很深的交情,她最著名的绯闻男友,当属响当当的大杂剧家关汉卿。《南吕·一枝花》“赠珠帘秀”套曲中“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便是关汉卿
5、与珠帘秀在扬州交往的最好见证。 关汉卿带领元杂剧南下 关汉卿喜好旅游,“一心待向烟花路上走”,元灭宋后不久,他就由大都出发南游,沿途经过扬州、杭州等运河城市。与他一起同行的,还有好友兼杂剧作家——杨显之与费君祥。 当时的杂剧,在北方已很成熟,南方对它知之甚少,杭州并无杂剧的任何创作与演出。有人将关汉卿的南下视为开“北杂剧中心南移”的先河,实不夸张。明人徐渭就曾说过:“元初,北方杂剧流入南徼,一时靡然向风”。 元杂剧南下,有两个路线,一是随军南下,一是顺水陆航道逐渐进入江南,关汉卿和友人走的就是第二种路线。在杭州,关汉卿尽情游历山水,写下了著名的散
6、曲《南吕·一枝花·杭州景》。尽管他年事已高,却仍是兴致勃勃,在水秀山奇之景面前,关汉卿愣是“看了这壁,觑了那壁,纵有丹青下不得笔”。 目前所见的《元刊杂剧三十种》收入关剧四种,其中《单刀会》称“古杭新刊”,可见关剧在杭州的流行。另一杭州曲家沈和甫,还被尊为“蛮子关汉卿”,关汉卿的影响运河飘来的元明清文学zbjy.,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力运河飘来的元明清文学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运河飘来的元明清文学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积水潭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不容小觑。 会通河、通惠河开通后,北方大批杂剧作家如过江之鲫,纷纷南下。马致远
7、、尚忠贤、戴善夫等人曾驻足江南地区,出任江浙行省官员,他们的很多作品都是在南方撰写并流传的。郑光祖、乔吉、秦简夫等更是定居江浙。 与作家一起南下的,往往还有北方著名的女艺人。经由运河,作家、艺人一路向南,南北戏曲、艺术得以融合。到元代末叶时,中国戏曲中心已经南移,流寓杭州的北方杂剧家“入乡随俗”,写作南戏剧本。南方戏曲作家也跃跃欲试,着手将杂剧改为南戏。 到了明清两代,杂剧已不再流行,随着京杭运河的直线贯通,中国运河在南北漕运和交通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伴随着运河沿线城市的发展,一种新的文体——明清通俗小说应运河而生。 运河流域盛产通俗小说作
8、家 据统计,明清两代,有80%左右的小说出自运河流域作家之手,其中就包括众所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