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认同角度构建“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教学体系初探

国家认同角度构建“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教学体系初探

ID:23296392

大小:7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6

国家认同角度构建“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教学体系初探_第1页
国家认同角度构建“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教学体系初探_第2页
国家认同角度构建“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教学体系初探_第3页
国家认同角度构建“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教学体系初探_第4页
国家认同角度构建“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教学体系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家认同角度构建“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教学体系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国家认同角度构建“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教学体系初探【摘要】“中国精神”是新修订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加重教学比例的一块内容,本文结合作者自身教学实践,从国家认同角度对于中国精神内容部分进行教学体系的重新构建,力图创新教学思维,提升教学质量。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右,如存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己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关键词】国家认同;中国精神;文化传统;制度认同;政党认同【分类号】G6412015年新修订的《思想道徳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科书当中,对于“中国精神“这一新的

2、名词,专门开辟出一个新的小节对其进行论述,过去,2013年修订版的教科书当中虽然也有在第二章节的标题中提出“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但通篇论述中,“中国精神”的专门论述非常少,较之于新修订版将标题直接定为“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显然,无论从标题来说还是内容而言,更突出了对于“中国精神”概念的学习与认知。由此,在进行基础课教学时,如何对于“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这一内容进行教学体系构建,将中国精神的理论学习内化为个体的情感性体认,以期引导学生构建中国精神认知体系,提升爱国情怀,成为基础课教师在教学探索上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在本人的教学探索中,对于中国精神小节的教学,主要通过国家认同

3、角度,去构建相应的教学体系,下面通过国家认同与中国精神的关系、国家认同角度构建的教学体系以及该教学探索取得的成效三方面的论述来与各位同行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一、国家认同与中国精神国家认同之概念,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七十年代的行为主义革命时期政治学领域,代表人物为亨廷顿,在其著名代表作《我们是谁?一一美国国家认同面临挑战》当中,首次对国家认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认同危机成为了现代民族国家面临的重大挑战,近些年该词也成为政治学等研究领域的热点词频,就我国而言,2005年之后,也就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后,改革步入深水区吋,我国许多学者幵始从国家认同方面着手,试图从公

4、民意识层面引导大众确立国民身份,提升爱国情怀,故而对于国家认同的研究进入繁盛期,在此课程设计之初,查阅了各个领域的国家认同之概念与内涵并综合而形成给学生展示的精炼的国家认同概念。1.国家认同内涵所谓国家认同,即现代民族国家的公民,对于本民族的文化与目前国家政治形态所赋予的公民政治身份的承认与接受,具体讲,即个体对国家民族文化特性与政治特性承认和接受并产生归属感。国家认同有民族的政治认同与民族的文化认同两种范式,两种认同缺一不可,倘若缺少其中一个或者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产生冲突无法统一,那么个体对于国家的忠诚感就会变化,甚至不认同自己的国家。故而,在国家认同培养过程当中,不可偏颇其一。然而在历史发

5、展过程中,这两种认同往往会出现相互掣肘的现象,就如近代中??,著名学者李泽厚先生曾经对于近代中国以来国家认同的发展做出过这样一段经典的描述: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双重变奏中,救亡压倒了启蒙。通过政治革命,建立现代民族国家,挽救民族危亡成为首要的历史任务,政治认同自然成为近代中国的主旋律,弘扬以中华民族为象征的民族主义、以政治合法性为核心的爱国主义、现代民族国家主权成为政治认同的三个主要内容,而启蒙和文化认同的任务被暂时搁置。针对这种现象,理论课应对适当将文化认同与过去教材当中比例较大的政治认同教育内容相结合,构建受教育者完善的国家认同体系。1.国家认同视角下的中国精祌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

6、一,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对于中国精神的研究往往有两个不良倾向,一种存在于哲学或者文学领域,往往容易把中国精神的研究专注于其文化价值上,注重文化内涵的探索,忽略或排斥政治内涵的探索,而在政治学或者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角下,又往往更注重其政治内涵而忽视其文化内涵,如何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和了解中国精神,需要我们进行探索与研究。就实践而言,从国家认同视角下去研究中国精神,更容易形成统一而全面的中国精神内涵,在国家认同视角下,中国精神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首先,中国精神是全体中国人民对于文化传统的情感体认。中国精神的灵魂在历史文化传统当中,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当

7、中对于文明有如下定义:文明是人类长期适应自然的历史过程,是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经济生活方式,宗教、道德、法律等多种因素组合的结果。这种体认,归根到底是一种流淌于血液中,刻在个体文化基因当中的依恋,一种归属感。中国文化精神贯穿于文化传统始终并体现在文化各个层面,反映了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是民族与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其次,中国精神就其政治性来说,是对于社会主义中国60余年发展形成的独特的社会主义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