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295833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6
《关于论狄生徂徕的翻译观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论狄生徂徕的翻译观导读:论狄生徂徕的翻译观是一篇关于汉文和读法方面的论文格式英文,适用于本专业专科生和本科生以及硕士研究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阅读参考借鉴,希望对学生们的论文写作启到帮助。(贵州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贵阳550001)摘要:日本江户时期儒学发达,国学兴旺.狄生徂是江户时期日本古文辞学派的创始人,他从比较语言学的视角出发,指出汉语和日语是本质不的两种语言.基于此,他对自古以来传统的汉文训读法提出质疑,从而引发了他对翻译的思考.他提出的翻译观以说是现代日本翻译理论的源流一、关键词:狄生徂汉文训读直翻/义翻中图分类号:H509文献标志码:A:10022589(2011)
2、15015102引言汉字何时传入日本,具体时间不考.不过汉字传入日本以前,日本仅有语言而无文字.公元4世纪,日本人开始学习汉字汉文.公元7世纪初,日本皇族中出现能使用汉字行文的人,代表人物是圣德太子,他亲自拟定了《宪法17条》,全文为汉文体.说明这一时期汉字汉文的学习得到普及,民间的识字人数增多.到了公元8世纪,出现了由日本人编撰的汉文著作,《古事记》、《日本书记》、《怀风藻》等,汉字这时期终于为日本人掌握,用来记录日语了.为了学习、理解记录日语,日本人采用了两种方法:音读和训读.日本通过借用汉字,对其进行音读和训读,发明了汉文训读法,来消化、吸收汉字及文化.以汉字为代表的中
3、华文化长期浸润着日本民族,催生了日本独特的民族文化.日本江户时代,儒学兴旺,汉学发达,且平安时期发明的汉文训读法于此时经得到普及,日本汉学者普遍用此方法来解读中国汉文,但解读的过程中,古文辞学派的创始者本篇关于论狄生徂徕的翻译观论文范文综合参考评定下度:经典题目狄生徂(16661728)用他敏锐的问题意识发现了汉文训读法的不足,于是产生了怀疑.他通过对中日语言的对比研究,提出了颇有影响的翻译观,对随而来的兰学翻译和明治时期的翻译产生重大影响.一、汉文训读法汉文训读法创于日本平安时期,江户时代得以完善、普及.其基本特点汉文原著上,按照每一个字的训诂意义标注上日文假名.时,汉字直
4、接录入,量给中国汉字配以日语训读,时量避免汉字音读,即便是日语中没有的汉字也要根据词义配上意义相近的读法.其次,一些词下面添加日语助词以表明语法关系,然后调整阅读顺序.经过这三项加工,其结果是使汉语典籍训读法中基本保持原文字形态上的完整性,从而使汉文程度不高的一般大众也能理解原著的内容.后来日本人教授、讲解经典时多采用这种方法,把汉文加以训读,按日文的顺序来来解读中国典籍,加上助词或送假名等符号,称为返り点和送名二者合称为点.二、对汉文训读法的质疑汉文汉文和读法论文格式英文训读法平安时期经很发达,而后持续了一千多年,此期间日语不断吸收汉语词汇,从而使这种阅读中国古典的方法德川
5、时代逐步得到了普及.狄生认为用以往的汉文训读法不能理解中国典籍的真正含义,是有缺陷的.他把这种方法称为和臭.他清楚地认识到词义的历史性变化和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异,以及汉语和日语根本性的不.特别是日语中有训异义字,造成了能偏离原典的含义.静和闲这两个字,日语均训读为「しずか」.但这两个字中国古典中含义是不的.,他《译文荃蹄》中,对训读法进行了批判,他说此方学者以方言读书,号曰和训,取诸训诂义,其实译也,而人不知其为译也……是以和训回环读,虽若通,实为牵强.三、翻译态度古代汉语属于孤立语,以字为中心,词尾没有屈折变化,语法关系靠语序和少数助词决定.而日语则属于黏着语,词尾有复杂变化
6、,通过助词来揭示语法关系.汉语与日语本质上是不的语言,语法也大不相.为了真正理解中国古典,必须用翻汉文专业专科生论文撰写29961857译的方式去阅读中国的典籍.,他主张用汉文直读法,即按汉语的发音和语序来阅读中国古典,这样能化解歧义,达到对这篇文章原创出处:shuoshilunwen/260020.古典的真正理解.他的这种翻译态度受到了他的汉语口语翻译、长崎通事岡岛冠山的影响(16251728).冠山是日本第一位正式翻译中国白话说《水浒传》的日本人,他是狄生的汉语老师.狄生直接从老师处学习唐音,将日语和汉语进行了比较,对创立自的翻译理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据日本著名学者杉本つ
7、とむ考证:兰学翻译的著名学者中野柳圃、前野兰化及其学生宇田川玄随,均认狄生的翻译理论对他们自的影响.狄生是第一个明确意识到汉语是外四、历史背景徂徕提倡的直翻/义翻,除了其自身特殊的语言学习经历外,还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有密切关联.至少受到了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江户时期,训读法得到了普及,推广到了民间.虽然日本实行锁国政策,但日本长崎,仍允许中国和荷兰与贸易,时大量汉学典籍及白话说流入日本,大多是口语体,而用汉文训读法则很难读解.再者由于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旺盛,对白话说的需求与日俱增.徂徕自十分热衷于唐话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