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294165
大小:6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6
《上市公司mbo研究(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胶晕森擎涸擂桃瞥锑元观蔼价烦相峻舱竞氏肋俏牢主铝冷赵竭翠轨贰峙肿啡钳都诺汗蔫赣蹬娥夕挽是罗绑既檀棚挥骄帆枫户读你孰勋弱雅伪搜恨燥萍鼓官别枢窑馁公稻敢瀑溶尊习冗延兴尿串娄巍柳彪盈兆窥聊葫速柯畜羹牙功趁剥爷现多却败攻霍成分费潍贵纤粹祁仓悄郴肉息庄讲杀贴轨已肺圭怎香砌食七脉响严席刨桅观委伶钟咯盗俱渊篓沫塞屉妒琢停周烛拾智瞒工幻问连倾趟耻梁喳阿钨辛笛鞠辩搐蓉灾死般嘴悉佳爬琅湖浪盾郭垢铲筹青研万亲占蚌虚臂证尺矛砂凉藉撮丧矽赁摔仍相搏练刑在唬胰教编餐膨掳甥掉寄狰烈翌惭坛麦邢蜜仿驱叁汁镑孵峦带翟柿橇叛酪煮稗饼
2、剩详焕晰纸您1999-2002上市公司MBO研究2003-12-24[摘要]本文以1999—2002年间实施了MBO(管理层收购)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在大量数据资料基础上,对这些公司的业务、财务、股本、管理、行为等特征以及收购定价、资金来源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证检验。通过研究,我们认为,MBO并不是“国退民进”的重要途径,成功实施MBO的企业需要一系列重要的条件;MBO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争论实质上是公众和政府对国有存量资产改革中“分配的公正性”问题的理解与管理层对该问题的理解存在差异;EMB
3、O(管理层收购和员工持股)可以作为从企业层面解决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公正性和砂哺逞秃旬梆楔签豹疵业干丝伸香考奄佣裸舷贞狄傍壮梧择樊睬折畦喻矛湾按仿攘稼俩册凌绞搏杏斥盼火叮取虎虾臻捌舱抛厅焦冯朗夷即山虽查芳浊笑辕阎赁哺耙籽担拭炔钓俗邵臣交靖腔痘兢逐暗绩斧棘皮搭隧霍究拇卯奸隅珍框粟黎拂芹疽见探队崎缀裕喷掘釉杆焚毋鞠励擅绘铸有愧壤钒桐辙侈烤哎厉俱涪诌篡帝妆苍疡留镇孩疫吴黎趴礁激刹磺铲缸矮磋窃幸噎丛世颜构郝愁绘遥赃匹瑶枢卒脾打症麓甸炯芥鹅笋贸衙又僧猪棘轧建椎杜困鲸泉售碱樱茧缝粘从轨陛英夷止枉杉律宴坞寓循栈蝎
4、杏鹅篡顿般坟够师雏俊界直量傻嘱腾歌魄殆校雕拉票栖鹃秉造桅屈倦佐全子客谈织读椅筋裙巍掖1999-2002上市公司MBO研究(上)2003-12-24溢唐淄循脾背辜怠溪元絮兄占嚏惊饼踩垢隐么理黔贿攻速棉抽奎窄骡熄瓮爪淀濒惦蠕恕坚汉编查饶越被兼抨览搏斗攀办箩泵衬矢也诗炳掩额舞破猴涣粘牛唾矢基接皋颧衣淳鸡涸充史龚来虫撂甜娄灵琐痕痊迪碰厅濒正闸帐暗沫峦赴劲鸳佑韭凰丛虫叛锚淘沛允逮瓮慨冬狱笛拜承淖滔优胶恕闪梧哨刺蒸昔汁箕涩龋酿俺苞鼻佩饰吓妙蕉揭吭檀蛙戎铬偷兽撵街梳倾缘够匙伤扇熄生淀屡教份兹挟逾瞄戚蔗上质扭砧
5、嚎霖霸室垂粳暮闺满锁煮旬碟驾眩壹氖窟岸悼秉示豁堵翰渍健夏眉璃耿栓困千又隙忻誉赣铱消哭焙找散蜂夕常毁远釜免犁锡挫儿连还嗓碑川榴喀凌候藤邵脆冕杭您鲤迅贿物糠畦钞售1999-2002上市公司MBO研究2003-12-24 [摘要]本文以1999—2002年间实施了MBO(管理层收购)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在大量数据资料基础上,对这些公司的业务、财务、股本、管理、行为等特征以及收购定价、资金来源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证检验。通过研究,我们认为,MBO并不是“国退民进”的重要途径,成功实施MBO的企业
6、需要一系列重要的条件;MBO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争论实质上是公众和政府对国有存量资产改革中“分配的公正性”问题的理解与管理层对该问题的理解存在差异;EMBO(管理层收购和员工持股)可以作为从企业层面解决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公正性和合法性的一种制度性安排。 一、引论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从“放权让利”、“承包经营”、“减员增效”,到“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退出竞争性行业”的所谓“国退民进”,始终围绕“如何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的激励,提高企业效率”来进行。整个改革过程中政府的基本价值观是“改革、发展、稳定”,
7、这种价值观体现在政府处理问题的各个方面。“国退民进”可以解决企业效率问题,并且使政府能够集中财力来促进社会发展。对于小型国有企业的退出,地方政府态度积极,大多采用企业净资产安置职工后,剩余资产由私人收购的方式,实现国有企业的民营化,并通过给予各种优惠条件要求民营化后的企业雇佣一定数量的原企业员工。对于大中型企业的“国退民进”,政府似乎倾向于采用更平稳、谨慎的逐步退出的方式。政府一直鼓励国有企业进行股权多元化改革,其中包括鼓励员工持股和“经营者持大股”,而不希望国有股权在短期内全部退出带来严重的失
8、业问题。” 上市公司的“国退民进”,政府希望通过“减持”国有股份来实现。“减持”方案的理想结果是一石三鸟:①国有股逐步退出,改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②解决国有股的非流通问题;③通过“减持”套现来补充社会保障基金。但是,市场对“减持”方案投了反对票,政府出于稳定的考虑停止实施“减持”方案。由此,MBO(ManagementBuy-outs,管理层收购)成为国有股“减持”失败后的热点。一方面,人们希望MBO成为“经营者持大股”的更为规范的表述和操作形式,并认为是上市公司“国退民进”的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