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278808
大小:76.0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6
《知识及认知维度视角下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知识及认知维度视角下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探究一、研究背景1.安德森认知能力完善分类学简介安德森等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进行修订,提出认知能力完善分类学,把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一维修订为“知识”和“认知过程”二维。知识是指学习时涉及的相关内容,知识维度包含四个类目H•■—个亚类,①事实性知识:术语知识,具体细节和要素知识;②概念性知识:分类或类目的知识,原理和概念的知识,理论、模型和结构的知识;③程序性知识:具体学科的技能和算法的知识,具体学科的技术和方法的知识,决定何时运用适当程序的知识;④元认知知识:策略性知识,包括情境性的和条件性的知
2、识在内的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自我的知识。认知过程涉及学习时要掌握的学业行为表现,包括六个认知类目十九个认知过程亚类,认知过程的复杂程度由低到高依次是:①记忆,包括再认、回忆;②理解,包括解释、举例、分类、总结、推断、比较、说明;③运用,包括执行、实施,执行是把某程序运用到熟悉的任务;④分析,包括区分、组织、归属;⑤评价,包括核查、评判;⑥创造,包括创新、计划、建构。2.安德森认知能力完善分类学的意义和作用安德森等对教育目标分类的修订围绕四个问题展开,即学习问题、教学问题、评估问题和一致性问题,安德森等认为“分类学的修订版将会帮助教师在课程
3、潜在的目标相一致的前提下去理解课程、计划教学、设计评估、最终改善教学质量;此外,分类框架提供一种普遍的思考方式和词汇,促进教师之间和教师、教师培训人员、课程协调者、评估专家、学校行政人员之间的交流”。[1]分类表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目标。分类表为分析教科书和教学活动提供了操作性的工具,依据其分类,可以分析教科书、教学活动中涉及的知识类型与认知过程,从而把教学目标具体化、明晰化,为教与学、教学决策和评价等提供便利。教师、学生就能清楚地知道需要学什么(是需要关注具体的事实性知识,还是需要评价、创造),教师可以更好地有针对地选择教
4、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认知能力完善分类学把教学、学生、评估紧密联系起来,突出其一致性,对目标的理解、教与学、评估和一致性问题大有裨益。教科书改革与建设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教科书重要组成部分的练习系统其作用不容小觑。运用安德森认知能力分类学,从知识类型和认知维度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外国作品的“研讨与练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教育目标分类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以期为语文教科书建设和语文教学提供参考。二、研究设计1.研究对象与工具研究对象: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外国作品的练习,六册共35篇外国作品。研究工具:安德森的认知能力完善分
5、类学。1.研究方法和内容“泰勒提出:‘陈述目标的最有用形式是按照行为类别和内容两个维度称述,行为类别指意欲通过教学发展的学生的行为类型,内容指被学生的行为加以运作的教材内容。’一个目标称述包括一个动词和一个名词,动词一般描述预期的认知过程,名词一般描述预期学生要学习或建构的知识。这里用‘认知过程’替代‘行为’,用‘知识’替代‘内容’。”[2]本文运用安德森目标分类学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外国作品的课后练习进行分析,具体做法是把题目中的每一个行为动词划分为一个认知活动点,依据认知过程维度的六个层级十九个亚类对题目的认识活动点的类型、数量进
6、行统计分析;参照知识类型对练习题的知识类型进行归类,进而描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外国作品的课后练习的知识类型和认知类目状况,参照《语文课程标准》和统计结果进行反思讨论与运用探索,以期为语文教科书建设、教学以及评估提供参考。三、研究概况1.知识维度的概况与分析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外国作品共有35篇,依据知识维度,练习中的题目可以细分为220个子问题,统计如下,详见表1。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外国作品的练习题中,四种知识类型的比例不均,概念性知识比例最高,为39.09%,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分别为24.09%、21.36%,事实性知识
7、比例最低,为15.45%,详见图1。每种知识类型在各册教科书中的数量、变化趋势不一致(详见图2),程序性知识变化最小,事实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元认知知识呈递减趋势变化。1.认知过程维度的概况与分析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外国作品共有35篇,依据认知过程维度,练习中的题目可以细分为229个子问题,统计如下,详见表2。安德森等认为教育的两个最重要目标是促进保持和迁移。认知过程类目中,记忆与保持密切相关,其余五个类目与迁移联系紧密。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旨在促进保持的记忆类题目占7.42%;与迁移联系密切的认知过程类目中,
8、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五个认知类目的题目各占总题数的比例分别是38.43%、10.04%、24.02%、8.30%、11.79%,详见图3。其中,理解类题目比例最大,分析类题目次之,运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