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境界、意境与意象文

浅论境界、意境与意象文

ID:23274056

大小:66.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1-06

浅论境界、意境与意象文_第1页
浅论境界、意境与意象文_第2页
浅论境界、意境与意象文_第3页
浅论境界、意境与意象文_第4页
浅论境界、意境与意象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境界、意境与意象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境界、意境与意象文  境界、意境、意象都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范畴。  (一)  境界一词出现于文论中大约在南宋时期。李涂《文章精义》说,作世外文字,须换过境界。《庄子》寓言之类,是空境界文字;灵均《九歌》之类,是鬼境界文字;子瞻《大悲阁记》之类,是佛境界文字;《上清宫辞》之类,是仙境界文字。叶燮《原诗》说,杜甫诗《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晨钟云外湿,妙悟天开,从至理实事中领悟,乃得此境界也。)这都是指文学作品写出的境地。  境界可在文学之外,或指地域疆界,如东汉班昭《东征赋》说,到长垣之境界,察农野之居民。在佛教经籍中也有境界一词,大致是指精神心智的活动范

2、围或向往区域。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铠译《无量寿经》说,比丘白佛,斯义宏深,非我境界。北魏菩提留支译《入楞伽经》说,妄觉非境界宋僧道原《景德传灯录》说,问:若为得证法身?师曰:越卢之境界。一般言谈中,境界也有佛教这种用法。  浅论境界、意境与意象文  境界、意境、意象都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范畴。  (一)  境界一词出现于文论中大约在南宋时期。李涂《文章精义》说,作世外文字,须换过境界。《庄子》寓言之类,是空境界文字;灵均《九歌》之类,是鬼境界文字;子瞻《大悲阁记》之类,是佛境界文字;《上清宫辞》之类,是仙境界文字。叶燮《原诗》说,杜甫诗《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晨

3、钟云外湿,妙悟天开,从至理实事中领悟,乃得此境界也。)这都是指文学作品写出的境地。  境界可在文学之外,或指地域疆界,如东汉班昭《东征赋》说,到长垣之境界,察农野之居民。在佛教经籍中也有境界一词,大致是指精神心智的活动范围或向往区域。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铠译《无量寿经》说,比丘白佛,斯义宏深,非我境界。北魏菩提留支译《入楞伽经》说,妄觉非境界宋僧道原《景德传灯录》说,问:若为得证法身?师曰:越卢之境界。一般言谈中,境界也有佛教这种用法。  唐代王昌龄在其《诗格》中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

4、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王昌龄对诗之境作了重要的划分,并认为境与象有关,故有境象之说。情境意境,实为情之境、意之境,即反映到诗中的情感状态。境并非景色外物,故此有令境生之说。王昌龄的诗有三境说,可以理解为,物境偏于形似,情境偏于表情,意境偏于意蕴。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对境界的论述,首先是指文学作品写出的境地。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界不局限于词,他明确说,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可无大误也。沧浪之所谓兴趣,阮亭所

5、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他把境界作为文学的审美理想。  王国维对境界还有大小之分,他说,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风鸣马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但是,王国维所谓境界,主要是讲景和情两方面。他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大约偏于景的,是所谓无我之境;偏于情的,是所谓有我之境。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

6、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为多,然未尝不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这种真是可以检验的,即能否让人具体感受到。他说,大家之作,其写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从王国维举出的作品例证来看,这有我之境,相当于王昌龄所说的情境;无我之境,相当于王昌龄所说的意境。  换一角度,王国维认为又有所谓写境、造境两大类,当

7、然二者之间有联系。他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故也。  王国维又提出了以所谓隔与不隔之别为依据判断是否有境界。他联系具体作品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写情如此,方为不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非鸟相与还。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写景如此,方为不隔。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即以一人

8、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阙云:阑干十二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