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部编人教版二上语文《8、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2017部编人教版二上语文《8、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ID:23273860

大小:16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6

2017部编人教版二上语文《8、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2017部编人教版二上语文《8、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2017部编人教版二上语文《8、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2017部编人教版二上语文《8、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2017部编人教版二上语文《8、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部编人教版二上语文《8、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课题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学会认读12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10个汉字。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①理解古诗内容;②感受诗句所描绘的风景,并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2.让学生感受古诗文字的意境,感悟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教学难点1.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诗句的意思并领悟诗句文字的意境和韵味。前置性作业(预习作业)1.我会背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读一读,记一记。山

2、川名山大川穷尽山穷水尽烟云烟消云散层叠层林叠翠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批注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第1课时1.“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演示第2张幻灯片)你们喜欢古诗的这种表达方式吗?2.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两首》。(演示第3张幻灯片)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演示第4-7张幻灯片)(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楼”的偏旁是“木”“依”的偏旁是“亻”三、随情境学文、识字“尽”的偏

3、旁是“尸”“层”的偏旁是“尸”(3)指导生字的笔顺。以“依”、“层”为例指导。2.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楼(楼房)(高楼)依(依然)(依靠)尽(尽力)(尽头)层(上层)(楼层)3.认识了生字宝宝,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古诗。(插入音频素材1)(演示第8张幻灯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4.相关链接(演示第9张幻灯片)王之涣,字季凌,唐朝著名诗人,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

4、词》等。二、精读课文1.古诗题目解读。(演示第10张幻灯片)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诗人要登什么地方呢?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2.接下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诗的前两句。(演示第11-18张幻灯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1)重点词语解释:黄河:世界第六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也被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2)“白日依山尽”说的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是说,傍晚太阳依傍山峦落下。(3)“依山尽”说

5、明了什么?这是对什么景物的描写?(4)同学们,你们觉得在什么时候,太阳会离山很近?(5)诗人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6)这句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景象呢?(7)“黄河入海流”说的又是什么意思呢?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汹涌奔流而去。这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物?(8)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滚滚的黄河水,翻着波浪,向大海流去,会是怎样的景象?(9)这两句,诗人描写的是什么景物?属于什么样的景物描写?四、诵读全文,指导书写,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二、创设情境,学数量词五、背诵全文,拓展迁移。(10)谁能把这两句诗的意

6、思串起来说一说呢?夕阳依傍着山峰慢慢地沉下去,滚滚黄河水向东一直流向大海,不回头。3.看到这些壮观美丽的景色之后,诗人又写了什么?(演示第19-22张幻灯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重点词语解析:欲:想要。穷:最大化,达到极点。更:再。(2)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要想看到更多更远的景物,你就必须再上一层楼。这是诗人对什么景物的描写?(3)这两句诗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物?(4)“千里目”是什么意思?(5)这两句诗暗含了什么道理?要想拥有更多的知识、更大的成就,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4.全诗释义:(演示第

7、23张幻灯片)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楼。三、归纳总结(演示第24张幻灯片)《登鹳雀楼》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表现了诗人进取向上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第2课时前边我们学习了杜甫的《登鹳雀楼》,领略了滚滚黄河水的壮观,感受了诗人登高望远的哲理人生。现在我们来学习另一首描写景物的古诗——《望庐山瀑布》。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演示第26-31张幻灯片)(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

8、本课生字。zhàolúyānɡuàchuān照炉烟挂川(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3)指导生字的笔顺。以“烟”、“挂”为例指导。2.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照(日照)(照射)烟(香烟)(烟火)挂(挂钩)(挂号)川(山川)(四川)炉(香炉)(炉火)3.认识了生字宝宝,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古诗。(插入音频素材2)日照/香炉/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