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古诗二首》(语文部编二上)-1

【教学设计】《古诗二首》(语文部编二上)-1

ID:41061382

大小:379.7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15

【教学设计】《古诗二首》(语文部编二上)-1_第1页
【教学设计】《古诗二首》(语文部编二上)-1_第2页
【教学设计】《古诗二首》(语文部编二上)-1_第3页
【教学设计】《古诗二首》(语文部编二上)-1_第4页
【教学设计】《古诗二首》(语文部编二上)-1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古诗二首》(语文部编二上)-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本课时编写:合肥市桂花园学校(西区)郭萍◆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本课选编两首描写景色的诗《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旨在丰富古诗积累,感受古诗对祖国河山的描写。可将教学重点定位在依托古诗所的文本情境进行识字写字,并初步指导学生有节奏和感情地朗读古诗。教学中应根据二年级学生能力,适当渗透古诗学习方法,通过图片、想象、诵读等方法帮助学生体会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和诗人的情感,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品味古诗,激发他们对古诗以及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欲、穷”等12个生字,会写“楼、依”等10个生字。【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色。初步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体会诗人大胆而神奇的想象。◆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色。初步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体会诗人大胆而神奇的想象。◆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图片,揭示课题1.谈话:在中国古代,有一座很有名的楼叫“鹳雀楼”相机指导“楼”的认读和书写。出示鹳雀楼的图片,学生欣赏。2.揭示课题:唐代大诗人王之涣与朋友登上

3、了这座楼,看到了非常壮丽的景色,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诗的名字就叫《登鹳雀楼》。3.指名朗读课题,读好停顿:登/鹳雀楼。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认真倾听。2.学生借助拼音自主练习朗读,将古诗读正确、读流利。3.初读指导(1)出示第一、二句诗。指名朗读,“尽”是前鼻音。正音后再次指名朗读诗句。出示“尽、依”,记忆字形。出示“黄河”图片,简介黄河是我国第二大长河,由于河水呈黄色,所以叫做“黄河”。全班齐读第一、二句诗。(2)出示第三、四句诗。指名朗读,相机正音“欲”是整体认读音节,“穷、更、层”都是后鼻音,注意发音准确。出示生字“欲、穷、层”,观察字

4、形,交流识字方法,适当小结,结合生活实际组词。(3)全班齐读古诗。4.教师范读,读出古诗的节奏,学生认真倾听,并模仿教师进行朗读练习。5.指名再次有节奏地朗读古诗: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三、再读古诗,欣赏景色1.过渡:这首古诗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十分壮美的景色,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什么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吧。2.精读第一、二句:(1)出示诗句,学生自由朗读,将诗中写到的景物画出来。(2)指名交流。太阳和山,黄河和大海有什么联系?出示夕阳西下黄河入海图片,学生欣赏。(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看到的景色,有

5、感情地朗读第一、二句古诗。3.精读第三、四句(1)作者为什么能看到这幅壮美的景色呢?轻轻读三四两句诗,你有什么发现。(2)指名朗读第三、四句诗,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3)指导“欲穷”就是“想要看到”的意思,“千里目”的意思就是指很远很远的地方。(4)用自己的话说三、四句诗的意思。(5)结合生活实际更直观地体会“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思。4.学生自由练习读整首诗,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5.指名背诵,全班齐读。四、出示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要求会写生字:楼、依、尽、黄、层。2.指名认读,观察字形,交流书写要领。3.指导“楼、依”左右结构,注意左窄右宽;“尽”字

6、上部的“尺”稍扁,下面的两点对齐,上点略小,下点略大;“层”半包围结构,“黄”注意结构紧凑,“云”部要半藏半露。4.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在田字格范写,学生认真书写。5.学生自主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良好的书写习惯。五、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登鹳雀楼》这首古诗,看到了红日西沉、黄河入海的壮美景色,还明白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2.希望小朋友们回家把这首古诗背给家人听一听,喜欢画画的小朋友还可以把诗中描绘的景色画出来。第二课时一、联系旧知,激趣导入1.上节课我们跟随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夕阳西下黄河入海的壮观景色,齐背古诗。2.过渡:这节课

7、,我们将跟随着唐代另一位大诗人李白,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游览,这个地方就是庐山,指名认读,注意强调“瀑布”的读音。3.指名朗读课题,相机出示“瀑布”的图片。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望庐山瀑布》,学生认真倾听。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3.初读指导:(1)出示词语:日照、香炉、紫烟、遥看、挂前川,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强调“照、川”是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认读。(2)指名分句朗读古诗,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教师适当进行范读指导。(3)学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全诗。4.朗读指导(1)指导学生进行有节奏地朗读: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