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教材文本,指导学生习作构思

依托教材文本,指导学生习作构思

ID:23221154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5

依托教材文本,指导学生习作构思_第1页
依托教材文本,指导学生习作构思_第2页
依托教材文本,指导学生习作构思_第3页
依托教材文本,指导学生习作构思_第4页
依托教材文本,指导学生习作构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依托教材文本,指导学生习作构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依托教材文本,指导学生习作构思  研究发现,当前小学高年段学生习作存在着这样一些共性的问题:流水账似的表述,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缺乏整体布局的调控组织能力;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想写,什么却都写不精,缺乏段落章节的层次化处理能力;语言平白单调,可读性不强,缺乏细节的刻画能力。这些问题亟待解决,老师们努力探索,希望寻找灵活有效的方法,以期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解决问题的路径是先要发现问题,找准问题的根源。其实,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写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缺少构思能力。想想看,我们的学生

2、往往都是拿过一个作文题,想一想抬笔就写,老师的指导也多是就所写的内容作一个大概范围的圈定,然后就让学生去写了,怎能不出现上面所说的种种问题呢?学生习作前的构思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所谓构思,就是指作文的布局谋篇,就是通过对材料的分析研究,确定主题,安排材料,使之条理化的过程。有了清晰的构思,学生就知道作文要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构思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教材中的文本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如何构思的最好范例,教师在研讨文本时,如果能抓住文章写法上的精彩之处,引领学

3、生进行推敲品评,学生的构思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一、着眼整体布局5  选入教材的文章,多是文质兼美的,读来总会有一种浑然一体、一气呵成之感。这种感觉的背后是什么?是作者布局谋篇能力即整体构思能力的体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关注课文内容的讲解、品读,而忽略了对文章表现形式、写作方法的体会、欣赏。事实上,老师在写法上的关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文章写法的领会与吸收。《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明确提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鉴于此,在引导学生阅读

4、时,应该特别留意让学生去发现文章在写法上的独特之处,体会作者构思的巧妙。  《钱学森》一课主要是通过钱学森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感受钱学森的爱国精神,这是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的共同目标。而更有思想的老师会把视角落在文章写法上。本文在课后练习中提到这样一个问题: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应该放在哪里?为什么要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这个问题指向明确,直接引领学生思考文章写法上的特点。经过讨论交流后,学生会发现,这是一种倒叙手法,它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设置悬念,增强表达效果。至此,有些老师会点明

5、一句: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作文中恰当运用这种表达方法,你的文章会很精彩。可事实上学生会运用吗?不一定,也许有些水平高的孩子会写,但多数孩子还是如同雾里看花,不知如何落笔。既然品悟出开头倒叙的妙处,老师就应该进一步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经过讨论我们得出,倒叙手法可以这样运用:1.先把事情的结果写出来,再按时间顺序或是地点的转换写出整件事情。(比如:事情虽然过去那么长时间,但每当看到那支钢笔,我的心里仍充满了愧疚。)2.把最精彩的部分放到开头来写,以调动读者读的欲望。(《钱学森

6、》一课的开头就属于这一类。)然后设计这样一个练笔:记一次的事,让学生采用倒叙的手法来写。5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写法上的特点并不是终点,接下来要将这种体会落实到语言文字训练中去。创设一个类似话题,让学生真正动笔去写,这样,学生对文章写法的感悟理解经过自己头脑的处理加工,经历由思到写的过程,学生的构思能力才会真正得到提升。  二、设计段落层次  如果说前面对布局谋篇构思的完成,就如同为房子搭好了框架,那么接下来往里面添砖加瓦,就是对重要章节段落的酝酿构思。“段落描写不能平均用力,要详略得当。”老师

7、在要求学生写作前都会提这样的要求,学生也知道,但他不知道的是:我哪些内容该详写?该怎样进行详细描写?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描写?这就涉及到段落的组织构思处理能力,老师应该寻找具体可操作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在构思段落时有法可依。其实,教材中许多课文的重点段落都在告诉我们:段落描写要有层次性,通过你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故事情节的层层推进、人物情感的步步升华。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字里行间表现的是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课文的第二段尤其精彩地写出了肖邦离别故乡时的不舍情感。这一段落,细细读来,层次清

8、晰:第一层次,送歌。埃斯内尔带领弟子们为肖邦吟唱送别曲,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第二层次,送土。人物的不舍之情我们慢慢体会到,老师的叮嘱,赠送故乡土,情节一层层深入,人物情感慢慢升华;最后肖邦“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5,上马疾驰而去,此时无声胜有声。人物形象就在这样清晰可辨的段落层次描写中树立起来。这是一种分层推进表现人物形象的手法,需要教师引领学生一步步感受体会。我们不能光是指导学生读出肖邦的不舍情感,要以此为例子,设计一些练笔活动让学生真正将对言语的领悟落实到构思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