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教案示例一

短文两篇教案示例一

ID:23218687

大小:20.1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4

短文两篇教案示例一_第1页
短文两篇教案示例一_第2页
短文两篇教案示例一_第3页
短文两篇教案示例一_第4页
短文两篇教案示例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短文两篇教案示例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短文两篇教案示例一  三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用字遣词简练精确的特点。  2.学习采用多种艺术手法突出景物特点的写法。  (二)能力训练点  学会锤炼语言,细心观察,写作时抓住事物特征,形象描写,提高描写景物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三)德育渗透点  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从而培养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四)美育渗透点  1.领略祖国山河的锦绣壮美。  2.体会语言的生动简练、精彩优美。  二、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应注重

2、朗读。先自读课文,对照注解疏通文字,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这篇短文富有诗情画意,朴素自然,意味隽永。应认真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的意境,涵泳体会,获得美的享受。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作者描写景物四季的不同特征。  解决方法:反复吟诵、体味。  2.难点: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相结合;生动的写实与形象的夸张相结合。  解决方法:教师讲解。  3.疑点:作者怎样在写景中渗透感情的,意图是什么?  解决方法:学生讨论。  四、课时安排  1课时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

3、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及相关软件(《三峡风光》)  六、师生互设计  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反复吟诵,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补充阅读余秋雨的散文《三峡》。  七、教学步骤  导语我们一起背诵朱自清先生的《春》中结尾三段。“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

4、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我们都知道,这一段通过比喻介绍了春天的新、美、强的特点,凡事凡景都有其特点。今天,我们一同来欣赏郦道元的《三峡》,看三峡有怎样的特点。  (一)整体感知,突出重点  1.学生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  略,副词;大略,几乎。阙同缺。自,假设连词。若,羲,日光,此指太阳。襄,冲,漫。沿,顺流而下。诉,同“溯”,逆流而上。或,副词,偶或。虽,假设连词,纵然,即使。奔,名词,指奔驰之马。湍,激流。潭,积聚的深水。绝,副词,极。巘,极高的山巅。漱,冲洗。其,代词,指“怪柏”。良,副词,极,实在。涧,此指峡谷。肃,寂静。属引

5、,连续不断。响,名词,回声。绝,动词,消失。沾,浸湿。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2.学生简单叙述作者写景思路。  作者先总写山峡山势,再写夏季三峡的水,再写春冬三峡的景色,最后写秋天山峡的景色。  3.教师范读,学生领悟三峡总的特点及四季不同的特点。  总特点:峰峦绵延,山势雄伟峻拨。  夏季:水势迅疾凶猛。  春冬:景色秀丽奇绝。  秋:

6、凄凉。  4.学生自由读,反复吟咏体会以上特点。  (二)突破难点  教师讲解多种艺术手法结合,突出重点。  正面描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迭嶂,隐天蔽日”,体现山峦绵延,山势高峻;“夏水襄陵,沿诉阻绝”,体现夏季水大流猛。  侧面烘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以“不见曦月”突出山高;“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以船行之快,突出水势迅猛。  生动写实:如实写山的连绵无缺,用了“略”字,就极有分寸。表现夏日江水的迅猛,用了“或”字,就船行与“沿溯阻绝”不相矛盾。写“湍”用“素”,写“潭”用“绿”,写“柏”用“怪”,写“泉”用“悬”。写冬春之时的山水草木,则用“清荣峻茂”四

7、字。  形象夸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突出水势疾速。  小结: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生动写实与形象夸张相结合,使文章摇曳多姿,景色形象逼真,使读者如临其境。  (三)解决疑点  1.学生讨论,作者是如何巧妙的在景中寓情的?  2.各组出一名同学发言  描写山水景物的作品,一般都不是纯客观地写景。高明的作家,总是在景物的描写中,融注个人的主观感受,因而写得情景交融。文中描写春冬乏时的山光水色的秀丽奇绝,末了特别点出“良多趣味”,看出作者实在掩饰不住内心的爱悦之情而从笔下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