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论语》单音节情绪心理动词同义词辨析

谈述《论语》单音节情绪心理动词同义词辨析

ID:23206079

大小:5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5

谈述《论语》单音节情绪心理动词同义词辨析_第1页
谈述《论语》单音节情绪心理动词同义词辨析_第2页
谈述《论语》单音节情绪心理动词同义词辨析_第3页
谈述《论语》单音节情绪心理动词同义词辨析_第4页
谈述《论语》单音节情绪心理动词同义词辨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述《论语》单音节情绪心理动词同义词辨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述《论语》单音节情绪心理动词同义词辨析《论语》单音节情绪心理动词同义词辨析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论语》单音节情绪心理动词同义词辨析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动词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虽然《论语》中并没有出现“哀”带宾语的情况,但是我们可以在其他著作中找到:  哀我征夫,朝夕不暇。(《诗经·卫风·有狐》)  哀余生之不当兮,独蒙毒而逢尤。(《楚辞·九叹·愍命》)  (三)忧、患、虑、劳、病  “忧、患、虑、劳、病”这几个词都有“担心、忧虑”的意思。《说文》:“忧,不动也。从心,尤声。”《说文》摘要:《论语》作为一部儒家经典,收录了孔子及其门人弟子的对话,

2、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上古语言的面貌。近年来对《论语》中同义词的研究有所发展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本文将从其中单音节情绪类心理动词这一角度入手,结合训诂学、词汇学、语义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探索,对同义词进行考辨,从中探索《论语》中情绪心理动词的语言面貌。  关键词:论语情绪心理动词同义词  一、前言  对同义词的界定是进入同义词研究的一个关键理由,本文的同义词界定基于“义位相同说”。凡是具有一个或几个义位相同,但在补充作用、风格色彩、搭配关系等方面不同的,都纳入同义词范围进行考辨。  心理动词,顾名思义是指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是人的心理活动在语言上的反映。张家合(2007)结合语法形

3、式和语法作用将心理动词分为状态和动作两大类。状态心理动词表示心理情绪状态,如“哀”“患”;动作心理动词表示心理动作性能高位,如“猜”“测”。同时根据情绪的特点,将状态心理动词分为负面和正面两个次类。本研究中,我们将《论语》中的心理动词分为情绪类心理动词、认知类心理动词和意愿类心理动词,其中情绪类心理动词主要包括表示情绪、情感的心理动词。根据《汉语情绪词自评维度》(左衍涛、王登峰,1997)中对情绪词的实验和分类,本文所选取的情绪心理动词皆是反映中国人认知的典型情绪心理动词。另外,表“尊敬”义的“尊、敬、尚”同义词组属于积极意愿心理动词,不属于情绪心理动词。  在《论语》中表示

4、情绪类心理动词的同义词组共有10组,分别是:  1.乐、喜、悦2.乐、爱、好3.疚、怍  4.悔、憾5.怨、尤6.忿、怒、愠  7.哀、恸、伤、戚8.厌、恶、憎、疾、  9.惮、恐、畏、葸、惧10.忧、患、虑、劳、病  以上便为《论语》中的情绪类心理动词的同义词。根据学者对于情绪心理活动词的研究中有关情绪单极维度的分类,我们将这10组分为“正情绪心理动词”和“负情绪心理动词”。其中正情绪是对人的活动起积极作用的情绪,负情绪是对人的活动起消极作用的情绪。在上述例子中,1、2组为积极情绪心理动词,其余为消极情绪心理动词。可以看出,《论语》中消极情绪心理动词占据较大比重,且分类具体

5、,种类繁多。本文将从正、负情绪类心理动词的两个维度里各取几组进行分析和阐释,对比各自在同义基础上的细微差别。  二、正情绪心理动词辨析  (一)乐、爱、好  “乐、爱、好”这三个词都表示“喜爱”义,且具有基本相同的语能,都能够带宾语。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在该句中,孔子表示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其中“好”明显是“喜爱”义,可以算是[+喜爱]这一义项的典型成员或者说是合格成员。杨伯峻将“乐”定义为及物动词,解释为“嗜好”。张敬夫《论语集注》:“譬之五谷,知者,知其可食者也。好者

6、,食而嗜之者也。乐者,嗜之而饱者也。知而不能好,则是知之未至也。好之而未及于乐,则是好之未至也。”用对粮食的态度来比喻“好”与“乐”的关系,我们能够看出“乐”是更进一步的“好”,其程度明显大于“好”。  (2)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  例(2)是指樊迟向孔子请教关于“仁”的理由,《论语》单音节情绪心理动词同义词辨析,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1.使用频率:哀>恸>戚=伤。“哀”作为动词表示“哀伤”出现6次;“伤”表示“过度悲哀以致伤害身心”只出现了1次,“恸”指悲哀过度,出现了4次;“戚”表示悲哀过度也只出现了1次。  2.感情程度:伤>恸;戚>哀。《广雅

7、》:“哀,痛也。”《玉篇》:“哀,哀伤也。”“哀”表示伤心、伤痛;《广韵》:“恸,恸哭,哀过也。”形容“恸”是过度悲哀,如《论衡·问孔》:“夫恸,哀之至也。”就是说“恸”是“哀”到达了极致;而“伤”则表示因悲伤过度而使身体受到伤害。《诗经》:“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这里的“伤”指悲伤难过,程度相对来说较重“哀”的程度相对最低,“伤”的程度最高,而“戚”在《论语译注》中解释为过度悲哀,可见其程度也大于“哀”。通过义素分析法我们可以看的更清楚:  哀[+哀伤][-程度深][-伤害身体]  伤[+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