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基于cipp的高职物流管理类实训学业评价之

试论基于cipp的高职物流管理类实训学业评价之

ID:23204617

大小:5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5

试论基于cipp的高职物流管理类实训学业评价之_第1页
试论基于cipp的高职物流管理类实训学业评价之_第2页
试论基于cipp的高职物流管理类实训学业评价之_第3页
试论基于cipp的高职物流管理类实训学业评价之_第4页
试论基于cipp的高职物流管理类实训学业评价之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基于cipp的高职物流管理类实训学业评价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基于CIPP的高职物流管理类实训学业评价之基于CIPP的高职物流管理类实训学业评价之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基于CIPP的高职物流管理类实训学业评价之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评价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高职院校物流管理类实训操作类似于企业实践,对学生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符合实际的管理要求。CIPP评价是一种全面综合的评价模式,将CIPP评价中的观念应用在实训过程的学业评价中,结合企业的考核要求,构建一套全面的学业评价体系,可以使评价更为科学合理,并能起到进一步推动

2、实训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CIPP评价模式;高职;物流管理;实训;学业评价  1672-5727(2011)08-0124-03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类实训包括仓储、运输、货运、报关报检等信息系统的使用和操作,其特点是必须结合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熟悉业务流程,其综合性、实践性强,教学环境与真实的工作场所非常类似,所处理的业务与现实业务相似度高。所以,在评价方式上应该具有某些导向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正确对待,达到在课程教学和评价过程中既培养职业技能、又解决职业态度的理由,满足人才存活和发展的全面需求。  学生在职业技术院校的学习,

3、主要是岗位认知、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更重要的学习则存在于工作岗位。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行业标准的完善以及自身工作经验的积累,其专业职业的学习也才真正开始,所以在评价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持续发展能力、职业存活能力。传统的实训评价通常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以学生最终完成的单证正确率作为评价对象,只能评价对当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无法衡量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以及个人的品质。因此,完善实训的评价机制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刻不容缓。  理论基础  (一)CIPP评价模式  CIPP评价模式,即背景(Context)、输入(I

4、nput)、过程(Process)、成果(Product)评价,是美国教育评价学家斯塔弗比姆(Stufflebeam,D.L)倡导的课程评价模式,也称为决策导向型评价模型。该模式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泰勒(Ralphpact)、成效(Effectiveness)、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和可应用性(Transportability)评价4个阶段,由此形成7个阶段的评价模式: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影响评价、成效评价、可持续性评价、可推广性评价。  (二)学习科学的实践教学理论  学习科学帮助我们发现学习过程中的

5、规律,便于我们组织和设计教学流程,学生的学业评价也是建立在各个教学环节基础上的。最终的成品是学习者,他们能富有成果地运用他们正在学习的概念、技巧和行为。  活动理论活动理论中分析的基本单元是活动。活动是由活动系统组成的(Engestr?觟m,1987),包括三个核心成分(主体、团体和对象)和三个次要成分(工具、规则和分工)。主体活动能反映个体以及个体特征,个体是通过活动来定义的。人类的行为活动都离不开社会环境,即都是具有群体作用的行为活动。而个体行为活动发生的环境成分包括:工具、团体及其规则(社会水平和团体水平的法律、标准、规范、政策

6、、策略、道德、文化传统以及个体水平的价值观、信仰等)、劳动分工(界定团体中的不同成员在达到目标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行为客体(主体想影响或转变的东西)等等。环境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因素,它影响着人们对具体行为活动的理解。实训教学本身就具有模块化和项目化的特点,正是以活动作为基本的教学单位,在模拟实际业务的处理过程中,我们也会要求学生进行劳动分工,即角色扮演,按照一定的活动规则,从不同的角度体验实际工作,解决实际理由。每完成一个任务,都需要个体运用工具、使用规则、承担责任,因此实训教学更能体现群体活动的特征。学生在协作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

7、(如流程图、软件操作)将各自的理解表征出来,在活动中发生冲突和交流,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受到影响,加深了成员对自身活动的理解,能起到比教师单方面的教学更好的效果。  组织学习组织学习的概念实际上是从“个体学习”借鉴引申而来的。个体学习是组织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但另一方面,组织不是个体的简单加总,组织学习也不是个体学习的简单累加。组织没有“大脑”,但它确实有记忆和认知系统,通过这些功能,组织可以形成并保持特定的行为模式、思维准则、文化以及价值观等。组织不只是被动地受个体学习过程影响,而且可以主动地影响其成员的学习。因此,必须把个体视为一

8、个有机系统的一部分,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互动作用。阿吉瑞斯和萧恩(AgrisandSchon)等学者深入地探讨了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的关系,指出组织学习主要是具有共同思维模式的个体行为的结果。组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