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193689
大小:5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05
《教案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教案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学目标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能看懂较简单的天气形势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保护大气的重要性,教案气温和气温的分布。2、知道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理解平均气温的含义;初步学会计算日、月、年平均温度及年较差的方法。3、学生能够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根据气温曲线图说明某地气温日变化、月变化与年变化的规律。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5、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加强与他人合作、共同研究问题的意识。教学建议关于“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的总体教材分析气温是天气和气候的主要组成要素,涉及面广、理论性强,所以应采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的亲身体验的方法,利用对比法、多媒体手段进行学习。气温的测定,主要讲解气温的表示符号及读法,气温的观测和计算方法气温的变化,教材从三个方面阐述: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年变化,主要从两个侧面说明,一是南北半球一年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的时间,而是热、温、寒三带四季气温变化的特征不同;气温的年际变化。气温的世界分布,首先讲解了等温线知识,它是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的关键。本部分即重“地”又重“理”,将世界气温水平分布的规律与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纬度、海陆、地势、洋流等结合,使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结合。又为后面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和气候特征打下基础。关于“世界气温的分布”的教法建议对于气温的“空间变化(即世界的分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地图,学会从“整体到局部”逐步分析的方法。注重从图上直接得出结论,将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联系起来分析。1、全球年平均气温曲线变化规律---纬度位置(太阳)2、南北半球的不同---海陆影响3、陆地上的不同---地形地势影响4、海洋上的不同---洋流影响5、极值---局部最冷最热的地方6、人类对气温的影响,可以简单的讲解。为了避免单纯的灌输,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切忌教师不要直接给结论。对于“气温的测定”的教法建议对于“气温的测定” 的学习,应该适当地补充气象观测的内容,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参观气象园中的百叶箱,实际读一读温度计,或利用投影等多媒体使学生对气温的测量方法(温度计安放的位置、观测时间的设定)、数值的采集与处理等有所了解,并进一步了解我们所说的温度是指一个时期内的平均温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步步的观察,但是不要只告诉结论。关于“气温的变化”的教法建议关于“气温的变化”,主要讲解气温的时间变化,建议步骤如下:1、从学生的日常感受入手,一天中有冷热,一年中有冷热,为什么?(因为热量主要来于太阳照射)2、是否太阳一照射温度就会立刻升高呢?太阳一落山温度就立刻降低呢?(不是)3、出示动画,使学生明确大气温度的直接来源是地面,太阳的热量先传到地面然后到大气,有一个过程,所以一天中最高温不是12时而是14时,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同样道理,一年中温度最高值并不出现在太阳直射或接近直射时,而是稍有滞后,最低值也不出现在太阳最斜射的时候。如北半球最高温出现在7月,最低温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4、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才能将气温连续变化的过程更直观地表示呢?(用气温曲线图,气温指平均气温)5、如何利用月气温曲线说明一个地方、不同季节的气温特点呢?(热带、温带、寒带气温特征的描述)关于“天气和气候”的教材分析气候是本章的关键性知识,也是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基础知识。气候是多年天气状况的综合,所以要掌握气候知识必须从天气入手。教材以天气预报为例,引出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与区别,教案《教案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这种处理形式,比较贴近社会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很自然的揭示了天气与气候的共性与差异,即天气是对大气状况的定量描述,而气候是对大气状况的定性描述;天气是多变的,气候是相对稳定的。对于天气部分,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重点应放在使学生能够明确天气预报中各符号和数字的含义,能够从地理角度理解“天气预报”中各项内容的含义。这部分教材紧密结合实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关于“天气和气候”的教法建议建议将讨论法、学习指导法和讲授法等结合起来进行授课。对于“天气”的学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实例或多种媒体资料,引导学生读天气形势图、听天气预报,考虑天气预报中包括的主要项目是什么?状况如何?教师在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的基础上,给予指导订正。并及时反馈,使学生明确天气预报中各种符号和数字的含义,真正从地理角度理解天气预报各项内容的含义。关于“气候”内容较为抽象,在授课时教师可以采取下列步骤:1、根据学生实际生活,列举本地区的气候特征,如北京“冬天寒冷干燥,夏天高温多雨”2、引导学生思考“气候特征是如何得出来的?它与每一天的天气什么关系?” (是由多年的天气特征综合出来的)3、气候特征是否像天气一样经常会变呢?(不会,气候是定性的描述,比较稳定)4、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将天气与气候的关系填表,以增加学生的印象。5、为了及时巩固,应给出一些天气与气候的实际内容让学生判断,以彻底区分这两个概念。关于“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的教学设计示例气温曲线图、等温线图的绘制与分析录像:天气观测过程动画:大气的受热过程投影片:(1)气温观测数据;(2)日(周、月、年)均温的计算公式;(3)日气温曲线图;(4)三带气温曲线图;(5)等温线的画法;(6)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提问引入)天气与气候中主要的组成要素有哪些?(气温、降水)(讲解)我们先来学习有关气温的内容。气温是如何测量的?(板书)一、气温的测定(天气观测的录像)包括百叶箱、温度计、观测时间和数据采集等(投影片1、2)一组观测数据,怎样计算出日均温?(生思考回答)。出示计算公式,验证学生回答及计算结果(提问)为什么一天中有冷热,一年中有冷热?(因为热量主要来于太阳照射)是否太阳一照射大气温度就会立刻升高呢?太阳一落山温度就立刻降低呢?(出示动画并讲解)使学生明确大气温度的直接来源是地面,太阳的热量先传到地面然后到大气,有一个过程,所以一天中最高温不是12时而是14时,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同样道理,一年中温度最高值并不出现在太阳直射或接近直射时,而是稍有滞后,最低值也不出现在太阳最斜射的时候。如北半球最高温出现在7月,最低温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才能将气温连续变化的过程更直观地表示呢?(用气温曲线图,气温指平均气温)请将你的设想画出来(学生活动)(投影片3)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日均温,将二者的交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就是气温曲线。你能画出一个地方一年的气温曲线图吗?(纵坐标用月平均温,横坐标从1月---12月)(提问)如何利用气温曲线说明一个地方、不同季节的气温特点呢?(投影片4)课本P40图4.6,三地气温曲线图(学生讨论)图中的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三个温度带的气温变化特征是什么?在语言叙述上有什么规律?(说明(转载自第一.diyifanl;yl;yl;三个单韵母和yl;的带调韵母,知道i上标声调时,上面的小圆点不写。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境,探究并弄懂发音方法。(2)通过多种有趣的形式,准确认读带调的iu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情境的创设,教师的语言描述,让学生爱学拼音,对语言学习感兴趣。(2)通过有道示范,个别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教学重点1、探究并弄懂发音方法。2、准确认读带调的iuü。教学难点单个认读带调韵母。教学方法教授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新课二、整体感知,欣赏图片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你们喜欢这个地方吗?能说说你的想法吗?(学生讨论、交流)2.谈话导入:这小院真美。你看屋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小朋友正趴在河边看小鱼吐泡泡。河里还有一只小乌龟悠闲地爬着。院子的周围种着许多树,院子中间还晾着一件衣服。多么温馨的小院!三、图片引入,学习韵母1.教学单韵母i。启发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1……教案气温和气温的分布5 第5篇《爬山虎的脚》反思(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预览〗《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反思桃源小学陈小慧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有顺序、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3.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教学重点: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知道了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作者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把满墙的爬山虎叶子写得很美。2.那么,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呢?课文第二节向我们作了介绍,下面请同学们用课文里的话为爬山虎叶子的画面配上解说词。(放录像:爬山虎叶子的画面。学生齐背课文第二节)3.通过这一节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映示灯片)完成填空:作者围绕爬山虎的叶子这个意思,仔细观察了叶子的、、,还观察了叶子的和 ,写出了叶子的美。4.齐读填空题。二.讲读第三段。1.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第三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这个意思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具体、写清楚的。2.这一段有三个小节,每一节说了什么呢?我们一节节来看。(1)默读课文第三节,看看有几句话?每句话说了什么?(2……教案气温和气温的分布6 第6篇《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教学设计 〖预览〗学习目标1.认识“胖、喜”等13个生字。会写“看、着”等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行动教学设计(一)活动激趣,揭题引文1.看手:请学生伸出自己的小手,看看谁的手是胖乎乎的。2.画手:请学生上台,把手压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出轮廓。3.夸手:说说自己的小手能做什么,夸夸自己的小手。过渡:兰兰也有一双胖乎乎的小手,他们全家人都喜欢,为什么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借助拼音读全文,标上自然段的序号。2.读完后,说说读懂了什么。3.补充句子,读句子。爸爸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妈妈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姥姥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兰兰明白了,大家喜欢她的画,是因为( )。(三)逐段细读,识生字1.听老师范读,勾画生字。2.拼读带拼音的生字,朗读带生字的句子,在读的过程中发现容易读错的字。3.出示字卡,说说自己会认哪些字,并向大家介绍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换偏旁:站—贴诗—等清—情看偏旁想字意:喜—“口”墙—“土”拖—“扌”帮—“巾”扩词熟记生字:张()()()替()()()鞋()()()变()()()(四)朗读指导,感悟文意1.朗读第二、六自然段,想想疑问句、感叹句该怎样读。句一:我只是画了自己的小手啊!(重读“小手”)句二……教案气温和气温的分布7 第7篇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设计、教学反思 〖预览〗教学目标1.在读小诗的过程中,准确识记“六、七、八、九、十”,正确书写“八、十”。(重点)2.在区别比较三组形近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准字形特点,提高识字、用字的准确性。(难点)3.正确、美观地书写“二、三、十、禾”四个字,掌握汉字笔顺“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书写规则,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重点)4.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借助图画大致了解古诗描述的内容,背诵古诗。(难点)5.和大人一起朗读儿歌,明白儿歌主要描述的是什么故事,并受到一个人在家不要轻易给陌生人开门的安全教育。6.感受中国语言的趣味和魅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识字的兴趣。课前准备1.带有插图的课件。(教师)2.“六、七、八、九、十” 字卡。(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引言:(课件出示语文王国图片)语文王国趣味多!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语文王国去做客。设计意图:从情境入手,上课伊始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带着积极快乐的情感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二、情境活动,趣味识字1.引言:孩子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语文王国的城门外,看,漫天雪花也挡不住那里的居民迎接我们的热情,听,那个孩子在吟诵什么呢?(动画演示:漫天雪花中一个孩子在吟……教案气温和气温的分布8 第8篇《夏》教案及反思(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预览〗澄西中学周超21444115312272680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2、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教学难点: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教学时数:一课时一:朗诵激趣,导入新课春的百卉萌发,给人再生的愉悦,春的万象泰和,又能使人的情思得到畅快的释放;秋的收获给人成熟的满足,秋的寂寥又能使人的心绪得到淋漓的宣泄。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板书:夏),这是为什么?学生自由说难道在同学们的心中,都是这么讨厌夏吗?夏天就一点乐趣都没有吗?那么在当代作家梁衡的眼中,夏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梁衡的《夏》。二:检查预习芊芊(qiānqiān)黛色(dài)磅礴(pángbó)匍匐(púfú)迸发(bèng)澹澹(dàndàn)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带着问题,齐读课文:1、作者笔下的夏有…… 〔教案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