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168867
大小:67.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1-05
《关于的大与小的哲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的大与小的哲学关于的大与小的哲学导读:力作用,但生产的逻辑不是生活的逻辑,高增长就一定对生活有益吗?未必!经济增长可以用数量来衡量,生活质量却以人的感觉为尺度,两者不是一回事。 第二,自私、贪婪、嫉妒在推动个人行动的同时,也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对立甚至仇视。因为世界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一悲观论点他用了大量的笔墨作了经验的证明),而竞争的逻辑排这本书出得太晚了些,在它被翻译介绍到国内来之前,它在西方已经再版了十二次,畅销了十余年了。 舒马赫是个经济学家,但却不是那种脑子里仅仅装着数据、经验材料和技巧的传统经济学家
2、,他是那种能跳出经济学框架站在哲学高度对经济理由进行深思的学者。《小的是美好的》是一本谈经济发展战略的书,但也不是那种立足于某个既定目标而进行纯技术性讨论的书,该书对传统的战略目标本身从价值参照系到具体策略都作了全面的反省,既带有实证色彩,也有较浓的哲学思辨色彩,因此它对于不是专门从事经济学研究的非专业读者也有较大的吸引力。 作为一个非专业读者,我所关心的是该书花了大量笔墨讨论的一个一直使人们感到困惑的古老而又现实的理由——道德与经济的关系。这个理由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表现为“全盘西化”的主张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3、的论战;在日本明治维新时也曾表现为“全盘西化论”同“东洋道德、西洋技术论”的冲突;然而传统的讨论往往比较模糊,往往是就文化而论文化。《小的是美好的》一书的作用在于把这个理由明朗化了,它提问的角度是:一个特定的社会发展战略应该是多目标的还是单目标的?如果是多目标的,那么,其中经济的目标和道德的目标应各占多大比重? 动力批判——自私、贪婪与智慧 每一种经济体制都有它的动力机制。舒马赫认为,近现代西方经济体制的动力是人的自私和贪婪,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无一例外地默认这样一个行为学上的假定: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内驱力来自他们
4、的自私和贪婪,因此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和经济活动家也都无一例外地把物质财富和熠熠闪光的黄金梦视为呼唤经济增长的神奇的魔杖。关于这一点,舒马赫提到了凯恩斯,他把凯恩斯作为这种动力观的典型代表。凯恩斯认为,“至少在一百年内,我们还必须对己对人扬言美就是恶,恶就是美;因为恶实用,美不适用。我们还会有稍长一段时间要把贪婪、高利剥削、防范戒备奉为信条。只有它们才能把我们从经济必定性的地道里引领出来见到天日。” 其实,将自私和贪婪作为人类行为的动力的观点,最典型的不仅是凯恩斯一人。亚当·斯密的“无形的手”的自由经济理论就建立在人性是自
5、私的这一对人的行为规律的基本判断之上;黑格尔也有“假私济公”之说,认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一个健全的社会机体的特征是:善于借助人的私欲达到增进公益的目的;在这之前的孟德维尔,还曾以想象中的蜂群社会生活来借喻人类:当蜂群社会是崇尚奢侈和虚荣的时候,必定是这个社会最景气的时候;当蜂群社会崇尚节俭和质朴之时,必定是这个社会衰败颓亡之时。此外,这种动力理论也能找到经验上的证明。尽管对于人的自私和贪婪,不少道德学家大摇其头,但是当这些忧心忡仲的道学先生们在考察了历史之后,却不得不遗憾地断言:恶确实常常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当年的美国西部
6、荒原如今之所以成了工业文明的重地,不也是由于当初东海岸的人们受到黄金梦的驱使而涌入那里成了开拓者么? 舒马赫对传统的动力理论持完全否定的态度,他跳出了纯经济学的框架,对一种动力机制的评价,他不仅着眼于经济效益,而且着眼于社会效益,着眼于对于人的效益。他在经济王国通行的价值天平之外,找到了一架更高层次的价值天平。 他对传统动力观的指责没有展开。我们可以按照他的意思进行一番条理化的归纳: 第一,自私和贪婪确实能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起到动力作用,但生产的逻辑不是生活的逻辑,高增长就一定对生活有益吗?未必!经济增长可以用数量
7、来衡量,生活质量却以人的感觉为尺度,两者不是一回事。 第二,自私、贪婪、嫉妒在推动个人行动的同时,也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对立甚至仇视。因为世界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一悲观论点他用了大量的笔墨作了经验的证明),而竞争的逻辑排斥同情和谅解,面对有限的争夺目标必有捷足先登者和名落孙山者,于是人们的智慧受到了损害,连最简单的人际关系也难以处理好,结果彼此都陷入了孤立、挫折、无安全感的重压之下。 第三,传统动力机制不仅利用人的自私和贪婪,而且还无形中刺激和强化了人的自私和贪婪。它造成智慧低下的另一表现是人的自我意识的畸形,满以
8、为有了财富就有了一切,于是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异化为对身外之物一一财富的追求,从而在畸形的物欲的重荷下焦虑不安地度过一生。 第四,由于挫折,也可能由于觉醒,人们终将发现自己所追求的不一定真有价值或价值不象原来所想象的那么大,于是动力消失了,生产的逻辑走向自己的反面——拒绝增长。因为当原来人们一心一意追求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