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140343
大小:5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4
《树立全面育人意识提高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树立全面育人意识提高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摘要】针对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现状,提出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科学发展观,从创新教学理念、开放教学时空、优化教学过程、探讨有效考试等方面,进行一些初步探讨,以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为提高中职学生的全面素质做应有的贡献。【关键词】以人为本;全面育人;提高;思想政治;教学;实效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是对广大中职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教育的主战场,也是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然而,中职
2、学校的生源都是一些在初中时因升学无望而倍受家长、学校、社会漠视的弱势群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已陷入“基础差”——“听不懂”——“放弃努力”——“上课走神”——“素质倒退”——“灵魂空虚”——“破坏纪律”,甚至自动退学的恶性怪圈,生源质量日益下降,学生无心向学,教师无心教书;加上中职学校的教学强调以技能训练为中心,思想政治课教学日益边缘化,使思想政治课在整个学校的教学体系中变成可有可无,政治教师变成了学校中“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的代言,学生也转化为“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书呆子。结果,学生道
3、德无知,是非漠糊,行为失范,自卑疑惧,忧学怨学,扩大了“问题学生”的范围,增加了学校育人的难度,教学质量的下降自不费言。俗话说: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有才是危险品,无德无才是废品。中职学校强调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并不否定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地位,如果说技能学习解决学生将来“做什么?”,那么,解决“怎么做?”,思想政治课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所以,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育人,提高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是落实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该研讨的课题。一、更新教学理念,促进学生自主
4、学习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陷入困境,究其原因就是教育与生活的分离,其强调的理论联系实际已经名存实亡。教育家陶行知认为:为做而教是“真教”,为做而学是“真学”。心理学家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社会公德教育提出:“大公无私——应当、公私兼顾——正当、自私自利——不当”的口号,之所以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就是因为其根据需要划出不同的层次。当代中职学生需要把自己培养成为新一代的劳动技能人才,他们需要学以致用。可见,思想政治课应围绕学生就业的需要,
5、发挥其教育功能,做到根据学生的需要,对症下药,循序渐进,促使学生为满足自己求知欲望,就业要求,主动学习,自觉学习。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导致了重智轻德、重主导轻主体、重考试轻创造、重整体轻个性等封闭教学思想泛滥,很多学生无法考试通过而流入中职学校。如果思想政治教师再不敢破旧立新,学生也只能成为教师加工的“零件”、知识的“容器”、考试的“工具”、分数的“奴隶”。所以:(1)政治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让学生摆脱“阴影”,重拾信心,“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增强自信,积极参与,倍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6、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2)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在课堂教学的舞台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把学法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读的时间、讲的机会、论的安排让给学生,让学生学有办法,学有主动,学有进步。(3)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关。确立学校无差生,只有差异学生的理念,相信学生都是人才,但不是全才。政治教师的责任在于教会学生明辨是非,扬长弊短,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思维、能力、毅力和体力。政治教师要优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科学观、人生观和价值
7、观,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性,重视学生对政治理论问题的理解和探索,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二、开放教学时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将学生封闭在一个个教室里,按照统一的教材、时间和模式授课,整个课堂教学被简化为“教师——教材——学生”三点一线式的生产流水线,结果,禁锢了学生的学习时空,束缚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严重扼杀了学生的自由成长和个性发展。所以,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堂改革应拓展课堂教学的时空格局,使之出现弹性化和多样化。一是把刻板的时间打破,根据学习和活动的内容设置长课、短课。二是
8、教室空间多样化,教室并不一定是课桌椅、讲台、黑板的简单组合,可以根据课的内容和活动的要求,除有固定的教室外,还可以设置活动教室、有大课有小课。三是学习形式丰富多变,有大小班教学,有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有讲演、谈论、参观、实践等。四是树立社会即学校、生活即学习的观念,创设情境给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走进社会,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不仅看到人际的交流、观点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还不时碰发出“创造”的火花,以达到善于感悟,贵于敢想,有所体验,学有快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