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视阈下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培养路径探析

中国梦视阈下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培养路径探析

ID:23126173

大小:52.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04

中国梦视阈下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培养路径探析_第1页
中国梦视阈下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培养路径探析_第2页
中国梦视阈下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培养路径探析_第3页
中国梦视阈下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培养路径探析_第4页
中国梦视阈下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培养路径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梦视阈下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培养路径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梦视阈下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培养路径探析桑华月(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1231)摘要:民族、时代和理性是“中国梦”背后的三个精神维度。当代大学生人生观架构中的个人价值、未来理想和思维方式出现了的若干隐忧,表现为个人中心主义、未来虚无主义和言行极端主义。因此,中国梦张扬的集体意识、社会担当和中道理性思想,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重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人生观自从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时强调“中国梦”后,“中国梦”一词至今依然是社会热词和学界热点

2、[

3、]。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领域,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对此展开了深入研究[2]。很多学者都从宏观角度论述了中国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着力点”地位,而从微观角度挖掘中国梦背后的精神资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策略的成果一直阙如。鉴于研究者们对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新时期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若干焦虑,而中国梦在民族、时代和国家等若干维度上深层内涵恰恰是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的精神源泉,探析中国梦视阈下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培养路径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了。一、“中国梦”与人生观的关系“中国梦”一词不是空穴来风,凝聚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经历了多次语义变迁

4、[3]。据专家考证,最早使用这一称谓的是南宋诗人郑思肖,既“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4]之句。近代以来,有志之士面对衰败的国运,提出各种中国梦。1932年11月,《东方杂志》就曾发起寻找中国梦的征文,杨杏佛、朱自清、施蛰存、周韬奋、马相伯、茅盾、巴金等诸多社会名流和贤迗应答[5]。1986年,旅美学者孙惠柱夫妇创作了,名为《中国梦》的英文话剧。而到了新世纪之后,习总书记强调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学者童世骏把“中国精神”分解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既包括绵延几千年的古老中华优秀传统,也包括超过一个半世纪的

5、现代中国先进文化”,“我们要从中国发展的时代高度出发,来理解和诠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要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发扬和提升中国精神”[6]。就此而言,中国梦背后的精神维度,至少包括民族家国意识、时代理念和中华精神三个方面。而每一个维度的践行都和个体的思想和言行密不可分。因为,没有个体命运的建构,就没有集体价值的实现。从宏观上看,中国梦是一个集体的梦,是家国宏大叙事的一部分,但从微观上看,中国梦是由无数个体的梦想组合而成的。就此而言,中国梦和个体的人生观息息相关。作为反映个人道德意志和思想状态的核心范畴,人生观在处理个体与世界的关系中举足轻重。人生,即“人的生存

6、和生活”,人生观,即“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体在处理社会关系的过程中,不但会对人生的意义、目的和价值产生追问,并对此产生比较稳定的根本性看法,这就是人生观的基本形态。在这一形态中,个人与其周围的世界处于矛盾和统一的状态,人生观会随着外部世界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有时候是积极和正面的,有时候是消极和反面的。人生观受到世界观的制约,但人的世界观最先触及的是个人对集体、社会乃至民族国家的认同程度。因此,中国梦的精神维度也指涉到人生观的核心内容,为当代青年的成长成灾提供了积极的正能量,对大学生人生观中的若干消极维度

7、具有修正作用二、民族国家对个人中心主义的重塑首先来看中国梦背后的民族国家意识。中国梦首先是集体的梦,民族的梦,国家的梦,就是要张扬一种高度的民族国家认同。民族是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特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国家是指“阶级统治的工具,同时兼有社会管理的职能”,“指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9]。民族国家的首要目标是政治统一。民族国家意识,虽然强调对国家的高度忠诚,即把国家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或其他团体利益之上,却不是片面强调民族主义或国家主义(nationalis

8、m),因为后者试图用消灭或驱逐种族集团的办法来解决种族多样性问题,著名的例子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反犹太政策[1°]。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产生于鸦片战争之后的近代,因为此前中国的疆土一直处于分分合合的状态,许多少数民族(蒙古、满等)都曾统治国家。诸如岳飞、文天祥、于谦、郑成功等被称为“民族英雄”的人物,其忠诚的核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或者民族,而是自己所在的统治利益集团。鸦片战争之后,尤其是五四运动期间表现出来的民族自醒和国家意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意识。这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一种反殖民主义的表现,可以说,是殖民主义催生了中国的民族

9、国家理念,这种理念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拯救“亡国灭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