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1)

ID:23121900

大小:477.49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8-11-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1)_第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1)_第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1)_第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1)_第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1)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讲授大纲(36学时)专题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部分(12学时)板块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一、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和谐社会自古以来就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和追求,有十分深厚的思想渊源。在中国的古代和近代,许多思想家、政治家都对如何实现社会和谐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西方社会的思想家也对如何实现社会和谐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并提出了“和谐”这一概念。(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和谐的探讨1.和谐的本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思想家把和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加以研究,揭示了和的本质,指出了和与同的区别。太史伯与郑桓公讨论兴衰之故:“

2、虞幕能听协风,以成乐万物生者也。夏禹能单平水土,以品处庶类者也。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周弃能播殖百鼓蔬,以衣食民者也”,“夫和实生万物,同则不继。”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显然,古人认为,和谐的本质就是和而不同。和而不同,一是多样性的统一,“以他平他谓之和”;二是动态的平衡,不同“和实生万物”三是各得其所“乾道变化,各正性命”。2.和谐的内涵:心和:孔子:“君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一衰,戒之在得”。宁静致远,淡泊明智。知足常子乐。人和:孟子:“天时不如地利,

3、地利不如人和。”34怎样人和?孔子主张“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反对“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家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毛泽东批评父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全错?)“家和万事兴”(民间)国和:国内,统治者行“王道”施仁政,以德治国“天下,有德者居之”,注意发展经济以富民,“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先富后教”“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百姓与统治者之间要“君君,臣臣”即各安本分,各尽其职。国际:“以中国为一人,以天下为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兼爱”,“非攻”。“不战而屈人

4、之兵”。人与自然和谐: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董仲舒“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做学问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3.和谐的价值:有子:“礼之用,和为贵”。孔子:“均无平,和无寡,安无倾”。荀子:“和则一,一则多力”。4.和谐的途径孔子孟子讲“礼”讲“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也”,“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墨子讲互助。老子讲抑富济贫。(二)中国近代的社会和谐思想近代中国社会的极度不和谐,激发了人们对和谐的极度渴求,这种极度渴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密度体现在政治家、思想家的

5、社会政治理想之中:1.太平天国的社会和谐思想:34提倡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姐妹之群。通过平均分配土地,实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由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理想。2.康有为的社会和谐思想:去除九界:去国界合大地,去级界平民族,去种界同人类,去形界保独立,去家界为天民,去产界公生业,去乱界治太平,去类界爱众生,去苦界至极乐。建立大同世界:无阶级、无私产、无家族、无邦国、无帝王,人人相亲,人人平等。3.孙中山的社会和谐思想:孙中山先生通过长期长期观察,发现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富者愈富

6、,贫者愈贫”,“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的恶劣状态,决定“睹其祸患于未萌,防患于未然”防止中国重蹈贫富分化、阶级对立的覆辙,于是主张使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平均地权”。(三)西方的社会和谐思想自古希腊开始,西方的思想家就对实现社会和谐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多个学科不少有价值的观点、方案。哲学视野的社会和谐:最早提出和谐思想的哲学派别是毕达哥拉斯学派,他们认为世界是数构成的,数的奇偶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就是和谐。他们认为“整个的天是一个和谐”。和谐是普遍的绝对的。启发了人们从对立统一中去认识和谐。赫拉柯利特认为“对立

7、造成和谐”“相反者相成”如生死、醒梦、饱饿、健康与疾病、坏事与好事都是变化发展并相互转化的。“万物既是和谐的又是不和谐的”和谐是相对的。黑格尔做了深刻揭示:“和谐是从本质上见出的差异面的一种关系。”“和谐一方面是具有本质上的差异面的整体,另一方面也消除了这些差异面的纯然对立,因此他们的互相依存和内在联系就显现为它们的统一。”34政治学视野的和谐:柏拉图的“理想国”设计了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认为: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人的禀赋差别决定了社会分工(统治、保卫、生产)而有分工就有协作,因为鞋工不能作舵工,农夫不能做法官,士兵不能做商人,所以要协作

8、。各阶级在分工前提下而协作,和睦相处;要让人民各安其位,各尽职守,必须对他们进行教育,教育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国家还要制定法律和提倡美德来防止一切有害国家的行为,如说谎;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