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怪不怪:孔子流亡戏剧中邂逅的几个有趣角色及其面

见怪不怪:孔子流亡戏剧中邂逅的几个有趣角色及其面

ID:23115729

大小:90.5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8-11-04

见怪不怪:孔子流亡戏剧中邂逅的几个有趣角色及其面_第1页
见怪不怪:孔子流亡戏剧中邂逅的几个有趣角色及其面_第2页
见怪不怪:孔子流亡戏剧中邂逅的几个有趣角色及其面_第3页
见怪不怪:孔子流亡戏剧中邂逅的几个有趣角色及其面_第4页
见怪不怪:孔子流亡戏剧中邂逅的几个有趣角色及其面_第5页
资源描述:

《见怪不怪:孔子流亡戏剧中邂逅的几个有趣角色及其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见怪不怪:孔子流亡戏剧中邂逅的几个有趣角色及其面摘要:在《孔子世家》里、在文学家司马迁的笔下,哲人孔子周游列国的流亡戏剧中先后曾出现过几个十分生动有趣的角色。他们在这幕历史剧中的角色意识是怎样的?透过其人物角色,又暴露出了一种怎样的哲学面相和文学主题?他们是不可或缺还是可有可无的?何以其竟如此多怪而有趣?本文之作即在于对此作深入的开掘、辨识与剖析。关键词:政治隐者逸民避人之士避世之士自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孔子去(鲁)”至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反乎鲁”,此十三年间[1],可构成为一幕场面迭荡起伏、情节可歌可泣的有关于孔子流亡生活的

2、戏剧——一幕中国哲学史上一位重量级人物的最生动也最顽强生命的情景剧。若以《史记•孔子世家》和《论语》为文本,则读者们定会发现,这幕剧中前后出场的人物众多、不胜枚举,而且其中更以于剧情发展的最关键时刻,先后被安排出场的诸如“郑人”、“有荷蒉而过门者”、“长沮”、“桀溺”、“荷蓧丈人”、“楚狂接舆”等几个极其代表性的有趣人物/角色,尤为引人注目、不或或缺,语说不尽甚至于妙不可言——他们似疯子、乞丐,如怪人、小丑,亦像是“逸民”或“隐者”,而且剧中的他们总是并不直接与孔子本人面对面地对话;但他们的话,他们的鄙夷、世故、麻木、冷漠、奚落、嘲讽或讥

3、笑的话,不时地总能通过“第三方”最终传达到孔子的耳中,进而不时地引起他的反响、共鸣,引起他的长吁短叹、唏嘘不已——或喜或悲,悲喜交集。这些人是谁?不得而知,甚至我们连他们的真实姓名都不知道。但他们作为一种角色在剧中的存在无疑却是极为重要的——就像是现代杂技艺术中的精灵、那些个小丑们一样,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然而说到底,他们毕竟只是小丑、只是整场艺术中的配角,其存在也只是为了渲染、烘托和凸显主角的艺术人生。也许不会有人愿意把这样一个特殊角色的存在太当一回事,但并不能因此而排除那些非哲学的大众(theunphilosophicalmany)不会对他们的话感

4、同身受,甚至于要深入人心——而这不啻于已将自己完全等同于剧中的小丑了。若如此,则不仅是误读者们个人的悲哀,也是《史记•孔子世家》和《论语》的、司马迁和孔子这样的典型的前现代中国哲人的悲哀,乃至于一部中国文学史的莫大悲哀。一、“累累若丧家之狗”据《孔子世家》载,鲁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年已六旬的孔子辗转从宋国流亡到了郑国。“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其中“累累若丧家之狗”一句显然不是在骂人么?对此,王肃注曰:“丧家之

5、狗,主人哀荒,不见饮食,故累然而不得意。孔子生于乱世,道不得行,故累然不得志之貌也”——同情之心,溢于言表;由此看来,孔子其所以若此,是因为累然而不得其志之故;同时,《韩诗外传》中亦云:丧家之狗,“既敛而椁,布器而祭,顾望无人”[2]——由此可见,当是时也,孔子其人的确是太可怜了。一位六十岁的老人竟会流落到如此境地,悲乎!但问题却是,孔子本人却并不这么看。当子贡据实以告后,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3]——在他看来,究竟自己是否就像那位郑人所描画的“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一般形状倒是次

6、要的——而且尧之额头、皋陶的颈项、子产之肩膀以及禹之腰到底长得是什么样,不消说今日,即使在当时,恐怕已没有人能够准确地获知。故如此的类比显然是一种文学意象,而为其所根本凸显的不过只是孔子的有其名而无其实的“似”、“类”古之贤圣的部分貌相而已。其潜台词、画外音或言外之意则是说,这样的孔子是注定不可能得其所志的;换句话说,其中的奚落、嘲讽和讥笑之意是明显的。而紧接着的一句“累累若丧家之狗”,则更将这一层意思和盘托出,一览无余。“东门有人”,但这个人,在郑人的眼里,显然已不再是一个人或至少说已不再是一个正常人,而是一条狗而且还是一条“丧家之狗”。对此,孔子

7、显然并不在意。于是他便欣然而笑——而这一笑,更让人联想到鲁迅先生著名的《野草集》中所特有的那种“哈哈一笑”;而且非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孔子本人对此却并不回避,甚至于还予以首肯和认同,“而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和气度?是不是可以援引现代文学史上所惯用的那种“革命乐观主义英雄气概”?不好说。在这幕短短的戏剧场景中的“郑人”到底是谁?显然并不重要,而且司马迁的一句“郑人或谓子贡曰”中的“或谓”二字,更将其安排到了极为次要的位置;重要的是他说了什么、怎么说以及孔子对此的意见和态度——然而为现代尤其是后现代主义者所强调的“谁在说”这一问题意识

8、,则显然是把个中问题给弄反了。哲人孔子当时的具体处境或困境,也只有文学家的司马迁才能够真正体会得到。而《孔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