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朝祖单的个案研究

客家朝祖单的个案研究

ID:23109582

大小:136.54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8-11-04

客家朝祖单的个案研究_第1页
客家朝祖单的个案研究_第2页
客家朝祖单的个案研究_第3页
客家朝祖单的个案研究_第4页
客家朝祖单的个案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客家朝祖单的个案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客家朝祖单的个案研究提要:在湖广填四川移民潮中,成都东山张氏这支客家移民在清代前期迁徙到西蜀,创业定居后,仍然乡情难忘,历史上有组织地进行了5次回原乡朝拜祖居地。此风气延续到近代还有两次。回原乡主要目的包括联宗、祭祖、续谱、修祠堂、修祖坟等事。而且因为使用公款,为了报销费用,行程记载非常清晰,为我们提供了几张难得的线路图。笔者将其与另外几份记载稍略的朝祖单和入川记载进行对比,将“湖广填四川”移民潮中入川和返乡的路线图清晰准确地呈现出来,为研究移民史中的“通道”问题提供不可多得的案例。[1]关键词:客家移民;朝祖单;路线;路程;通道朝祖单就是客家移民回原乡朝拜祖业的行程单

2、,里面记录了行程日期、人员,每日所行里程、所历地域、所宿地名,以及路途气候、景胜等,是所有关于移民路径和通道最为清晰、完整、可靠的记录。在原来关于“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路径和通道的论述中,学界所作的较多统计和分析,都是从族谱和地方志零星记载的资料进行推演和归纳,尚无真实可靠的详细记载以支持。这个朝祖单的核心是成都市龙泉驿区张彬向笔者提供的《张氏族谱》永扬公版记录的朝祖单,里面记载张氏族人几次回广东联宗、祭祖、修祠堂、修祖坟等,中途短暂拜访一些宗亲,总行程仅需70天左右。[2]下面进行详细论述。一、东山概况成都东山是指成都东门沙河一线以东至龙泉山的浅丘低山区,清代这里主要归

3、属于成都府华阳县及简州。因这里是中国西部著名的“客家方言岛”,故而被学界长期关注。该区域虽然邻近“川西坝子”,但农业生产条件在川西坝子中相对较差。同时,该区域在明末清初的战乱中,因靠近成都这个主战场,人口遭受重大损失。在清代中前期的“湖广填四川”移民潮中,接收并容纳了大量来自闽、粤、赣三省的客家移民。他们因路途较远、来得较晚、已经没有机会“插占”[3]平原大坝,但因其与生倶来的商业头脑,千方百计要靠近成都这个大市场。这批以家庭为单位的移民从清康熙中后期开始陆续到来,在清代近200年相对稳定的社会背景下经历了立足、创业、人口发展、文教繁荣,先建同乡会馆、再建各姓祠堂的过程

4、。同时,这批客家移民,仍然与原乡保持紧密联系,如有“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洛带镇的标志性建筑广东会馆,其题写馆名的匾额即为“大浦曾惠文、梅州赖可基”捐。二、入川所耗时间和线路简介笔者从华阳苏氏入川后第10代子弟苏淘声[4]手中得到并影印了一本《华阳苏氏族谱》。这本族谱是癸卯年(1903年)十一月冬至日苏氏族人致祭于勇公(即苏成勇)时商议续修,只记录了清代苏氏家族入川始祖、第二代及第三代成勇公一脉发展到清代末年的情况。而苏氏的入川始祖苏子盛共有5个儿子,苏成勇本人也是三兄弟,即华阳县苏氏一族的总规模应比《华阳苏氏族谱》所载苏成勇这一脉大很多。本文叙述及访问都以苏成勇一脉为主

5、。《华阳苏氏族谱》载:六世祖苏子盛、字永霏,妣氏廖,二老于雍正三年乙巳岁(1725年)H-一月十六日,率子孙在广东和平县?送反笃旨灼鹎a?越雍正四年丙午岁(1726年)三月十六日,方至四川成都府华阳县东门外三甲,地名七根槐,佃丁姓田地,遂兴家立业。这个案例非常具有典型意义,即在一家10余口人扶老携幼迁徙入川,所耗时间约4个月。在这个基础上,更快的也有三个月的,如成都东山十陵镇清光绪三十四年版《卢氏族谱》所载。也有因为中途人员患病、中途盘缠不够,停下做工,如成都东山木兰镇民国26年版《严氏族谱》所载。本文所述汝英公张氏属于后者,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从江西上犹县迁往

6、四川,暂住璧山县,再迁往简州义和乡第七甲孙家庙侧近张家林。关于客家人迁川入蜀的详细路线,之前有不少研究客家文化的专家对路线均有研究。如:孙晓芬老师2000年所著的《四川的客家人与客家文化》一书,提及客家人入蜀的四条路线。第一条路线:从湖南、湖北进入川东三峡入川。客家学的开拓者罗香林在其专著《客家源流考》中述及的《客家迁徙路线图》中,表明客家第四次大迁徙时入蜀的民人,是取道湖南郴州一邵阳(宝庆)一常德,从湖北恩施进入三峡一重庆一广汉/成都,还有小部分客家人在行至重庆即上行到会理一带。第二条路线:从粵北进入湖南东部转入长江进川,即从广东北部一湖南东南边缘的汝城一桂东一娜县一

7、茶陵一丰陵一浏阳一平江一岳阳,从长江入川东。第三条路线:从广东、湖南的边境取道贵州入川。第四条路线:从粤东、闽西北进入江西再转入湖广省境内沿长江入川。2013年版《颍川堂钟氏族谱》记载钟氏祖妣黄氏于雍正四年(1726年),由广东长乐县铁炉坝,迁徙到四川简州东乡仁善乡小龙溪。由于黄太孺人幼时,父举人正国之教,敏于治内,在来川路上,每到一地赋诗一首,摘录几首于下,显示所过路径:(一)谒家龛:我祖重伦常,恒游亦有方;此番迁西蜀,何忍别高堂。(二)长乐早发:天人交迫莫如何,万里移川费切磋;难舍先人庐墓在,一番回首一滂沱。(三)南雄望月:今宵望月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