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109560
大小:73.73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04
《反就业歧视立法诸问题与新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反就业歧视立法诸问题与新展望作者简介:黄随(1989-),女,汉族,华南师范大学民商法硕士研宄生,研宄方向: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006【摘要】就业平等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就业促进法》、《劳动法》等均对平等就业做了相应规定。然而,面对日趋多样化的就业歧视现象,当前立法对就业歧视的规范仍存在漏洞和空白点,为了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就业平等权,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社会秩序,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已刻不容缓。【关键词】平等;就业歧视;反就业歧视法就业乃民生之本,就业问题一直都是社会的关注热点,就业歧视亦备受关注。就业平等权作为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
2、利,在实践中并没有被真正落实,就业歧视现象屡见不鲜。身高、年龄、性别、疾病、户籍歧视等是较为常见的歧视类型,此外,诸如属相、性氏歧视等新的就业歧视类型层出不断。据某项社会调查数据显示,在4650个调查对象中,有75%的受调查者曾遭受就业歧视,其中,有近60%的女性遭遇性别歧视,有22%的人遭遇学历歧视,有11%的人遭遇反就业歧视立法诸问题与新展望作者简介:黄随(1989-),女,汉族,华南师范大学民商法硕士研宄生,研宄方向: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006【摘要】就业平等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就业促进法》、《劳动法》等均对平等就业做了相应规定
3、。然而,面对日趋多样化的就业歧视现象,当前立法对就业歧视的规范仍存在漏洞和空白点,为了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就业平等权,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社会秩序,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已刻不容缓。【关键词】平等;就业歧视;反就业歧视法就业乃民生之本,就业问题一直都是社会的关注热点,就业歧视亦备受关注。就业平等权作为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在实践中并没有被真正落实,就业歧视现象屡见不鲜。身高、年龄、性别、疾病、户籍歧视等是较为常见的歧视类型,此外,诸如属相、性氏歧视等新的就业歧视类型层出不断。据某项社会调查数据显示,在4650个调查对象中,有75%的受调查者曾遭受就业歧视,其中,有近60%的女性遭
4、遇性别歧视,有22%的人遭遇学历歧视,有11%的人遭遇年龄歧视,10%的人遭遇户籍歧视等,然而面对就业歧视,70%的求职者选择忍耐。如何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就业平等权,规范就业歧视问题,无疑对立法和司法提出了新要求。一、反就业歧视立法的现实意义2007年颁布的《就业促进法》推进了我国反就业歧视的立法进程,作为一部比较系统的规范反就业歧视的基本法律,其立法意义在于为劳动者就业平等权的实现提供了法律保障。然而,面对日趋复杂的就业环境,我国目前的就业歧视问题仍然比较严峻,这亟需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予以规范,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就业平等权。学术界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反就业歧视问题进行了深入研
5、宄,如张千帆教授、蔡定剑教授等均发表了相关论著,2009年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组织起草了《反就业歧视法》(专家建议稿),可以说反就业歧视立法研宄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3年12月“就业歧视第一案”4名当事人致信国务院建议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再次将反就业歧视提上立法议题。我国现实迫切需要通过立法反就业歧视,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如下:一是有利于捍卫人的尊严,维护劳动者的就业平等权,保障基本人权。二是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三是有利于合理开发、配置和使用劳动力资源,促进充分就业和仓1J造劳动价值。二、我国反就业歧视的立法现状及存在问题(一)立法现状我国目前没有制定
6、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而是散见于部分法律法规之中,并且大部分规定是比较笼统和抽象的,缺乏可操作性。《宪法》作为我国反就业歧视的立法基础,明确规定劳动就业权是受宪法保障的基本人权,但其条款一般针对政府的歧视行为,并没有直接禁止私人部门的歧视行为。此外,《劳动法》亦概括性的规定了公民有平等就业和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并明确禁止民族、种族、宗教信仰、性别歧视。《就业促进法》在继承和发展《劳动法》的基础上,在第三章中针对公平就业进行了专章规定,禁止对妇女、少数民族、残疾人、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农村进城就业劳动者的歧视行为。《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残疾人保障法》则明确规定了禁止性别和疾病歧视。(二
7、)问题分析从以上立法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现有的反就业歧视立法基本上以原则性规定为主,较为笼统和粗略,缺乏对重要概念、处理原则、司法救助渠道等的明确规定,欠缺可操作性,以致实践中出现劳动者就业受歧视无救济的困局。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我国现行立法存在的问题:1“反就业歧视”概念界定不明我国现行法并未对就业歧视的概念、表现形式和认定标准作出具体规定,实践和理论研究基本从“就业平等权”的延伸概念来判断“何为就业歧视”,观点不一,以致出现法律法规与具体个案脱节,劳动者不能准确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