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085378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04
《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听、说”最基本,听说的功夫差不多,“读、写”两项就容易办了。叶老以精辟的语言阐明了口语训练的重要性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美国口语专家罗斯的一份研究结果也表明:在语言交流活动中,听说方面所占比重很大,听是获得信息,摄取信息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说是输出信息,用口语表达形式表述自己所见所闻所想。由此看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只有提高听说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一、增强听说意识,激发听说欲望 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
2、身素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具备较深的文学修养,通过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瑰宝,丰富自己的语言,用规范准确、清新优美,沁人肺腑的语言感染学生,使之产生对教师的敬慕之情,增强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其次,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能力,让学生敢说,想说。教师要有把一个张不开嘴的学生培养成一个优秀演说家的信心。鼓励学生克服胆怯心理,肯定其进步。同时,要重视群体活动,调动全面参加,可安排让学生自由说,同桌说,小组交流等方式,让每个学生有说的机会,在听说的基础上双向交流,锻炼听说能力。 二、拓展听说渠道,提供听说空间4 1、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听说能力 统
3、编教材图文并茂,语言优美,为我们提供了训练听说能力的极好条件。因此,我们要紧扣教材,把培养学生听说能力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训练学生听说能力,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锻炼思维,训练语言的主要途径。 2、通过口语交际课,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口语交际课是专门为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开设的,教师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利用这一阵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听说训练。在内容的选编上,要以课本上的口语交际,学生熟悉的学习,生活游戏为内容,方法上力求多样,让学生在育乐和童话的世界中畅游、联想,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练听练说。 3、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听说能力 学习知识,培养
4、能力的关键是运用。要有“大语文”的观念。教师要以“走出教室,进入社会”为宗旨,带领同学们参加校外活动,布置采访(如:每天看电视对青少年有利还是有弊?”“双休日你在干什么?”在学生当中展开采访讨论,活动课上把自己调查分析的情况汇报给大家。 三、教给听说方法,提高听说效率 听说能力培养有多种形式,要以激发兴趣为前提,以循序渐进为原则,以引导学生观察为基础,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融思维和语言于一炉。 1、朗读法4 朗读是学生口头表达的基础,它既能让学生积累表达规范的语言,又能让学生体验到规范语言的价值,进行建立起学习语言的目标。一方面让学生多听录音朗读和教师范读,通过听来感受语调
5、、语气的变化和语言的情感。另一方面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口头语”去充分发挥。如分角色朗读,换角色演讲,“课本剧”表演等。长期训练,学生不但可以积累丰富而规范的语言,而且能不断增强语感,使学生水到渠成地准确用语,表情达意。 2、复述法 这种训练必须在学生熟读、记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根据不同年级段可用按课文内容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等。如《不会叫的狗》这一课,作者是用对话形式来反映主题的,可用按课文内容详细复述的方法。复述时,要求把原文中的对话记下来,然后按文中不同性格的语言特性分成旁白、狐狸、小狗、母鸡等角色表情朗读、
6、口述、表演,从读到说再到表演,学生学得快。 3、课堂讨论分析法 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写作方法等展开讨论研究,是训练听说能力的基本方法之一。像许晓慧成功运用的合作学习法,魏书生的“五步自主学习法”,很值得我们借鉴运用,如教《白色鸟》时,我让学生根据课前预习要求和课后练习自主学习,然后各自汇报自己学懂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再集体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被短,从而提高认识水平,锻炼能力,发展思维。 四、创设情境法4 创设情境法就是教师设法把学生引入某种假设的情境之中。如练习打电话;扮演小记者;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本图书,然后互相借书,并说明想借这本书的理由;一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
7、和顾客,在表演买卖东西之后,观看学生评选出“优秀售货员”和“文明顾客”,并说明理由――中高年级还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设计一些讨论题,为学生创造口语训练的情境,如: 过年时给压岁钱好不好,说明理由。 做数学题该不该用计算器。 针对家长打孩子谈谈你的看法。 动物应人工饲养还是放回大自然。 过节同学互赠礼品好不好。 ...... 五、听故事法 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听故事,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常组织学生听有较强趣味的故事,并要求学生说出重点,交互设疑、释疑、解惑、复述故事,自编自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