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081147
大小:114.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4
《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摘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教学的理念。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主体也应从传统的“教师”转移到“学习的主人――学生”以适应新课程教育要求。本文从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形成,让学生想问;营造和谐的“场”,让学生“敢问”;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有机会问”;善于捕捉时机,加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注重“会问”方面开展论述,就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行了研究,供大家思考和讨论。 【关键词】主体;问题意识;实践 爱因斯坦说过:“系统的提问比解决问题更是必不可少。解决,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的事。但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
2、角度认识老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并标志着科学上的真正发展。”这段话体现了提问的重要性,作为老师,我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关于课堂提问方面的研究做了不少。但是,研究关注的主体往往是老师,研究老师如何提问,很少关注如何让学生提问。笔者认为: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课堂提问的主体不应再是教师而应是学生。这是因为:①教师提问,是教师想要学生知道或明白什么,属“要我学”。学生提问则意味着我想知道或明白什么,发现什么,属“我要学”。后者正是新课程所要求的。②以学生提问为主,能克服教师的主观片面性。因为……③从提问时效上讲,强化学生提问,可及时反映学生的认知发展。10 那么,怎
3、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中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呢? 一、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形成,让学生“想问”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启发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老师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让学生有问。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通过以下手段力争做到让学生有问。 (一)预设问题情景,让“问题”顺手撵来 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的。因此,教师无论教学的整体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
4、创设。根据我们调查的情况,两个班级都存在一定的“无问”学生。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首先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在备课时候,尽量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且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要求的问题情景: 研究课《蜗牛的习性》的课前活动,让学生提前两天捕捉一定量的蜗牛,这是《科学》第一次的室外活动,活动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尤为重要,可想而知,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学生在实践当中,会派生出很多的问题,如:蜗牛为什么在晚上捕捉?蜗牛为什么生存在水分比较多的地方?蜗牛的结构怎么样?蜗牛是怎样运动的?蜗牛吃什么?等等问题。 而这些就是“生成”的问题,老师要在课堂内认真对待,这意味着学生学习的兴趣,意
5、味着质疑意识的开始。 (二)预设矛盾情景,让学生产生问题10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有意识地在预设一些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八年级科学(上)内容――探究浮力规律时:当我问学生“哪些材料放到水中上浮?哪些下沉?”时,学生都答出“木头上浮,铜、铝等金属下沉”的结论。于是我把牙膏壳(铝制)做成船状后放到水中却能浮在水面上时,这种现象与学生认为“铜、铝等金属在水中要下沉”的认识矛盾。于是,就产生了问题情境,由此提出问题:物体的浮沉由什么因素决定? 学生带着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去学习,学习的自主性大大增强
6、了;而解决问题又会带给他们成功的喜悦,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越来越强烈。 (三)兴趣是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最好老师 “兴趣是敲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推动力。初中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点,就是对形象、生动、具体的东西感兴趣。10 八年级科学《水的压强》一节引课中,教材本身安排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有一位叫约翰墨累的海洋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将3支大小不同的玻璃管的两端烧熔封闭,用帆布包紧后装进铜管里,铜管的上端有小孔可以让水进入,再把这根
7、铜管沉到5000米的深海。当他把铜管提上来时,不禁惊呆了:帆布里的玻璃全变成雪花状的玻璃粉!这是怎样造成的呢?同一章中的展示的“死海不死”神话插图,都可以让学生进行激烈地讨论,“有问题”可提。 这样经过艰苦的、同时又趣味盎然的探索过程,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深刻意义,并获得情感体验。在这个意义上,问题也是一项任务,设疑就是要求学生身体力行地去追问和求解。 二、营造和谐的“场”,让学生“敢问” 心理学研究认为:害怕(怕犯错误)的压力会禁锢儿童的智力活动,阻碍儿童通向新思想的道路;不安全感(担心受到批评指责)会导致儿童产生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