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081143
大小:1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4
《初中数学课堂生成问题的有效解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课堂生成问题的有效解答 课堂生成问题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活跃的反映,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表现,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于教师来说,课堂生成问题的解决,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能解决好课堂生成问题,则能激励更多的学生开动脑筋,主动思考,细心观察,参与合作学习,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课堂生成问题的出现过于突然,不好解决;而有些课堂生成问题偏离教学内容,或不值一提,或无价值.因此,许多教师对课堂生成问题的态度或回避,或轻描淡写地回答,或课后个别谈话解决.这种被动的应对办法使
2、原本为教学契机的课堂生成问题变成了教学的负担,打击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把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扼杀在萌芽状态中,不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教学效果也不好.笔者在几十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对课堂生成问题的有效解答积累了一些经验,愿在此与同行分享. 一、明白课堂生成问题的价值,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6 在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经过自己认真思考后还不能解决的,至于所提问题有无价值,局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判断能力,他们自己是不能分辨的.因此,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认真倾听,认真回答学生的问题,不要因为学生提
3、出的问题价值不大或与本课内容关系不大而敷衍了事.对于不同的问题,教师只有回答问题时的详略、粗细不同,而没有应不应该回答之分.否则,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使学生以后有问题都不敢提了,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要明白课堂生成问题的价值,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二、找出课堂生成问题与教学内容的关联点,把看似不相关但实质上相关的问题解答好 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有些是比较简单的,有些是比较复杂的,甚至是与教学内容不相关的,教师要分析课堂生成问题的难易程度,采取不同的解答方法.若是比较简
4、单的问题,教师可通过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得出问题的答案;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可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教师在这基础上再加以引导,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补充和完善,使问题得以解决.对于一些离题较远或者与本节内容关系不大的问题,教师可先肯定学生,说明课堂上不便回答的原因,再把问题留待课后再解决.但对于与课堂内容看似不相关实质上却相关的问题,就应找出课堂生成问题与教学内容的关联点,当堂把问题解答好. 【案例1】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有关商品销售问题、购买商品问题在数学课程中不断出现.笔者在课堂练习中,曾让
5、学生做这样的一道习题:甲、乙两家超市以同样的价格出售同样的电器,但是各自推出的优惠方案不同.甲超市规定:凡购买超过1000元电器的,超出的金额按90%实收;乙超市规定:凡购买超过500元电器的,超出的金额按95%实收.顾客怎样选择商场购买电器才能获得更大的优惠?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回答的:“6我不想做这道题,因为我从来都不到超市买东西,那里的商品样样都不见得便宜,我总是到个体商店去买,那里的商品比超市的便宜,质量也不见得差.这道题对我没多大的意义,所以我不想做.”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教师不认真回答或指责学生,那是不恰当的,因为这是
6、生活中的事实,是学生的切身体会.那么,怎样处理这样的问题呢?笔者的做法是首先肯定这位学生善于思考且勇于回答问题的精神,然后告诉这位学生“买东西要货比三家,才能选择自己满意的商品.你虽然没有在超市购买东西,但是你必定到过超市看过商品的价格,才有比较的结果.其实,你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数学中比较数的大小知识与选择购物方案的知识,与本题所学的知识是紧密相关的”,最后顺着这位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学生再次感悟了数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而且原来不太想学习的学生也都乐于地去做习题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把
7、握解答问题的时机,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是很有趣或很有代表性的,是学生学习中共同关注的问题.只要有一位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就会希望在短时间内从教师那里得到答案.此时教师就必须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由于此段时间内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学效果很好.对于一些比较复杂、学生之间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最后由师生共同归纳,解决好问题. 【案例2】在探究“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6的性质时,需要构造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这时,作辅助线的方法有三种:一是作底边上的中线;二是作底边上的高;三是作
8、顶角的平分线.在探索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作底边上的垂直平分线也可以吗?这个问题一提出来,就得到了部分学生的认同,这就是一个有代表性的问题.提出或者是认同这个问题的学生,主要是忽略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这个知识点.如果此时教师直接解答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