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几种途径

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几种途径

ID:31120303

大小:14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6

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几种途径_第1页
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几种途径_第2页
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几种途径_第3页
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几种途径_第4页
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几种途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几种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几种途径银川市兴庆区教师发展中心施巍(2013年发表于《数学通报》第5期)内容摘要:课堂教学是多元共生、充满互动变化的空间,其极大的变化性和不确定性确定了生成的丰富性.教师应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和“教学策略”进行预设.课堂教学中应时刻关注并捕捉有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及时指导,把生生、师生的互动引向深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对于预设之外的情况,教师要以变应变,善于抓住瞬间机遇,及时调整教学思路,随机因势利导,以意外促生成.关键字:促进生成途径一、问题提出随着课程改革的

2、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的互动和合作。而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因此预设和生成就构成了新课程教学的一对基本矛盾,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需要预设,更需要生成.新课程凸显教学的生成性是由其所倡导的生本观、课程观、教学观所决定的.其一,从人学角度说,人是生成性的存在.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兴趣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和随机性。其二,从课程角度说,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这意味着,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每一位教师

3、和学生对给定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解读,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开发者,他们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过程,从而使课程实施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其三,从教学角度说,教学是一个发展的、生成的过程。师生双方在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收获,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预设,促进有效的生成?2010年

4、我们申报了全国十一·五规划课题“初中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性研究”开展研究.2.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途径62.1由“形象”到“抽象”进行预设,迁移生成抽象是数学的特点之一.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如果不凭借直观形象的东西,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是人类认识的普遍规律,同样也是课堂教学的普遍规律.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已有生活经验、熟悉的知识、形象化的东西为基础的,利用已有经验、知识循序渐进地学习新知是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策略,形象化是有效教学最重要的策略.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学生从形象化

5、引到抽象化,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思考中迁移生成.案例1.北师大九年级下册“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教学片断教师引入新课后,出示下面问题:(1)如图1,在Rt△ABC和Rt△EFD中,BC=FD=2m,AC=5m,ED=6m,梯子AB与梯子EF哪个更陡?(2)如图2,在Rt△ABC和Rt△EFD中,AC=ED=5m,BC=2.5m,FD=2m,梯子AB与梯子EF哪个更陡?(3)如图3,在Rt△ABC和Rt△EFD中,BC=2m,FD=3m,AC=4m,ED=6m,梯子AB与梯子EF哪个更陡?(4)(教材中想一想)如图4,小明通过测量BC及AC,

6、算出它们的比,来说明梯子的倾斜程度;而小亮则认为,通过测量BC及AC,算出它们的比,也能说明梯子的倾斜程度.你同意小亮的看法吗?如果改变在梯子上的位置呢?你能由此得出什么结论?说明:问题(1)、问题(2)学生由观察图(1)、图(2)或度量图(1)、图(2)中的∠B、∠F的度数知,梯子EF比AB更陡;问题(3),学生由度量图(3)中的角知∠B=∠F,或由两三角形相似知∠B=∠F,因此判定梯子AB和EF一样陡;问题(4),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答、师生交流中达成共识后,归纳得出正切函数定义.评析:教师由直观到不易观察发现设计了4个依次递进的问

7、题,前3个问题让学生经历观察、测量、推理等方法判断梯子AB与梯子EF6哪个更陡的过程,由特殊到一般探究梯子陡与不陡需满足的条件,为问题(4)的解决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解答问题(4)后教师及时引导归纳得出了正切函数定义.2.2化“未知”为“已知”进行预设,促进生成解决数学问题时,除极简单的数学问题外,一些直接求解较为困难的问题,常常通过观察、分析、类比、联想等思维过程,选择运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进行变换,将原问题转化为已知(会解)的问题来解决的.未知问题不断转化为已知,而积累起来的已知又转化成为人们去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利用化归转化的思想将“未知

8、”转为“已知”进行预设,要准确把握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选准切入点.案例2.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七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片断:教师:上节课我们设老牛驮了个包裹,小马驮了个包裹,列出方程组,如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