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游戏,愉快习作

快乐游戏,愉快习作

ID:23075711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3

快乐游戏,愉快习作_第1页
快乐游戏,愉快习作_第2页
快乐游戏,愉快习作_第3页
快乐游戏,愉快习作_第4页
快乐游戏,愉快习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快乐游戏,愉快习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快乐游戏,愉快习作  【摘要】反思当前习作教学实际,改变我们的习作起步教学,用行动进行探索和尝试,让每个孩子习作有话可写,做好习作起步的引路人。本文主要从个人习作教学实践的角度,结合“快乐游戏,轻松练笔”的案例谈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在活动中快乐体验,把快乐延续到习作之中,实施愉快习作教学。  【关键词】活动体验有话可写习作起步教学例谈  《课标》中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但在习作起步教学中,老师们会发现一部分学生平时不能有意识地

2、观察周围事物,一到习作就犯难,不知道写些什么内容,似乎无话可写,哪里还谈得上“独特感受”?反思当前的习作教学实际,开始改变我们的习作起步教学,用行动进行探索和尝试。我们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创设习作情境,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让每个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再把快乐延续到习作之中,实施愉快习作教学。  爱玩游戏,这是孩子的天性。游戏能让孩子们亲身参与,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能给孩子们留下童年的美好记忆。我们尝试着将游戏引入习作起步教学。  一、体育游戏5  在苏教版教材五(下)习作2中,安排了一篇例文,包括学生写的《拔河比赛》和

3、老师批改后留下的“眉批”和“总批”。孩子们遵照“眉批”和“总批”建议,将书上的《拔河比赛》作了修改。虽然修改好了,也懂得了“文章不厌百回改”的道理,但修改后的文章缺少新意,少见灵动的语言。为什么会这样?大概是孩子们平时缺少有意识地观察,也没有真正体验过拔河比赛。何不开展一个全班同学都能当选手、当评委、当拉拉队员、当观众的体育游戏呢?大家都参与了,有了体验,有了氛围,还有修改课本中习作例文的经验,写出来的文章会不会更有个性,有灵气呢?“扳手腕”是传统的体育游戏。我们先在班上宣布了“扳手腕”的规则和程序,采用四人小组积分赛,小组

4、积分第一名参加班级十六强、八强、四强、半决赛,争夺冠军。这项活动气氛热烈,便于组织,学生参与积极,在兴趣盎然中丰富了孩子们的切身体验,积累了习作素材,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接着,老师指导学生“怎样写”。我们把孩子们游戏过程中抓拍到的镜头连接到多媒体,请孩子们再次有意识地观察照片中不同人物的动作、表情,揣摩人物的心理等;在几张照片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两张在小组交流,选择代表作大组交流,师生点评。然后趁热打铁,请孩子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有选择地写下来。完成草稿后,指导孩子借鉴例文及“修改提示”自读自改,互读互改。这样写出来

5、、改出来文章生动,有活力,有张力,比修改书中例文教学效果好。  在这次全体学生激情参与的“扳手腕”比赛中,不但把习作2的教学目标作了延展和深入,还和习作3结合起来,以“扳手腕”比赛为素材写一篇新闻报道。两篇习作,同学们写起来得心应手,乐此不疲,根本不觉得习作有多难。其他班级闻讯后也开展了此项活动,效果不错。5  我们还因地制宜地开展了“齐心协力”“接力赛跑”“抢椅子”等许多有趣的体育游戏。孩子喜欢,参与面广,气氛热烈,容易调动情绪,能够丰富学生体验,培养观察能力,揣摩人物心理,积累习作素材。习作时,每个孩子都有话可说,说自己

6、想说的话。  二、智力游戏  孩子到了小学中高年级,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他们对一些智力挑战的游戏特别感兴趣。我们们也不失时机地把智力游戏引入到习作教学中,尝试愉快习作。  猜拳游戏是中国最古老的智力游戏之一,“锤头?剪子?布”谁都会玩。只是很多孩子没有在学校里集体玩过,没太注意过别人猜拳的表情、动作,没太注意过自己在猜拳过程的心理变化,没太动脑筋地想过怎样可能会赢。一句话,只有太多的随意性。但是,在老师有意识、有步骤的指导下,大家再玩猜拳游戏,收获肯定不仅是玩的过程、玩的快乐,还有玩后流淌的文字。  记忆是重要的智力因素,我们

7、说几个字,你记几个字,这似乎不难。要是把记忆和颠倒结合起来玩,那一定难一些,更有趣一些,更吸引那些爱挑战的孩子。师说“教室”,生说“室教”;师说“水仙花”,生说“花仙水”;师说“欢天喜地”,生说“地喜天欢”……有词到句,有少到多,有易到难。这不仅是游戏的进展程序,也是学生将要习作的顺序。孩子们或自己举手答题,或看、听同伴答题;或对,或错,教室里挑战不断,笑声不断。再动笔,素材有了,愉快的情绪有了,写作顺序也有了,文章当然也有了。5  三、文字游戏  文字游戏自古就是文人们爱玩的游戏,猜字谜、拆字、添减笔画等文字游戏,孩子们也

8、爱玩。如果把文字游戏和传统的“对对子”结合在一起玩,那会怎样呢?  苏教版教材四(上)有一篇课文《春联》,孩子们从文中了解对子的基本特点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当,抑扬顿挫”。我们们按照上海交大附小丁慈矿老师在《有趣有情有益――小议“对课”》中介绍的步骤,在班上作了“对对子”的有趣尝试。师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