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026377
大小:5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3
《中日两国近代现代化比较及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题:中日两国近代化进程比较指导老师:班级:媒体161姓名:中国日本8【引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过往的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早在百年前魏征就曾发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可见历史对人类发展的指导与启示作用。中日两国在地理上非常接近,有人称为一衣带水之隔。在古代的时候,中日两国关系亲密,中国是日本的老师,日本的许多东西都是从中国学来的,所以,中日两国的风俗习惯、政治、经济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近代前夜,两个都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近代文明之光开始透进沉沉神洲。1853年,美国海军一支小型舰队,野蛮驶进江户湾,日本朝野也诚惶诚恐地感受到了近
2、代文明的威力。两个古老的东方国家接触西方文明相距仅十余年,但迈向近代化的速度与结果的差异是惊人的。中国直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用了近70年,才完成了近代化的一小半。日本则只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就走完了欧美资本主义150—200年走过的道路,20世纪初中国辛亥革命之时就已经日显世界强国端倪,在百年后的今天两个国家的差距依然巨大,个中问题,值得我们深究。【摘要】下面我们抛开个人情感,冷静的看待问题,纵观中日百年来的近代史路程,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谈差异与启示。一.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及文化底蕴二.政治体制本质的不同三.统治阶级的改革意志8一.文化底蕴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明,曾经有过极
3、其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历史,这也就使得国家上至皇亲贵族、文武大臣,下至黎民百姓或多或少养成了极为强烈的文化优越感。统治者素以天朝上国自居,视外国为“夷”,观念上的自大,以及优越的社会心理一直束缚着统治阶层,改变现存的体制是难上加难。以至于当面对外来文化的时候,似乎采取的大都是漠视、轻蔑甚至拒绝的态度,特别是极为保守的满清贵族更是顽固地排斥西学,拒绝吸收西方近代文明。这种以“中国为中心”为基础的施政纲要,也就势必使得早期的现代化自然而然难以从国家层面正式启动。反观日本,在对待西方文化上却采取的是积极吸收和容纳的态度。因为,第一,日本具有单一民族,单一文化传统的特点。其次,自然地理环境使其产
4、生了极高的民族危机意识。第三,从日本对外发展的历史来看,日本文化长期以来深受中国大陆文化的辐射和影响,这也就使得其产生了更乐意去接收外来文化的心理。中国传统文化体现着强烈的自造性和保守性。8承载上千年历史积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历史的洗礼中形成了极具独特性魅力的传统文化。灿烂文明的中国文化作为东亚的文化中心,对周边国家及其民族文化都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因此,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化哺育了日本古代文化,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植根并繁茂于东亚大陆,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极强的稳定性。反观日本文化却具移植模仿性与随机应变性。日本民族有吸收外来文化进行模仿
5、创造的传统。第一次学习外来文化的高潮中有选择地吸收我国古代文化、技术和政治制度,却没有完全“汉化”,吸取外来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供自己使用。日本文化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吸收大陆先进文化的过程,日本人善于灵活吸收各种外传文化,当他们发现更优于东方文化的西方文化时,便立刻摆脱东方文化的束缚,积极汲取西方先进文化精华。这种在文化吸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性给日本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儒学经典思想传入日本后,儒教的核心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中国儒学主要价值在于其在封建社会,是士大夫阶层的伦理道德,强调“仁”的重要性,而日本的儒学则作为武士阶层的伦理观念,强调“忠”的思想。几千年
6、来,日本几乎都在向中国学习,连中国都败给了对手,那么这样的对手,应该是非常强大的,这样的对手的出现,对日本来说也是一个冲击,一直向强者学习的日本人,为自己找到了新的老师。从这个意义上说,中日传统文化虽然出于同根但是却结出异果。这也为后来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中日两国则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二.政治体制的根本不同从公元前两百年的秦始皇起,这种以皇帝为尊的高度集权的封建制度已经确立了20008多年,而军权更在明清的废相、锦衣卫、军机处等制度之下大大加强了,就当时的政治制度而言,虽然都是封建君主制,中国的君主集权明显要强于已经实行了200多年幕藩制度的日本。这种政治背景再加上历朝历代被统治者进一步
7、歪曲的儒家忠君思想长久且持续的影响了下至农民阶级,上至知识分子和统治阶级,“唯君为大”、“天地君亲师”,从思想上就扼杀了反抗君主的可能,即便有反抗力量,强大的中央政权可以动员全国的力量,镇压来自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正如农民起义的太平天国,逃不开君主专制,就算成功也不过又是一次改朝换代,更何况还有无数拥有“忠君”热忱如曾国藩和他的湘军者足以来协助清政府镇压。所以,对于当时的中国国内而言,很难有长期稳定存在的反抗势力。相反地,日本是幕藩体制,又有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