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潮下的历史教育

五四新潮下的历史教育

ID:23020276

大小:60.55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1-02

五四新潮下的历史教育_第1页
五四新潮下的历史教育_第2页
五四新潮下的历史教育_第3页
五四新潮下的历史教育_第4页
五四新潮下的历史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五四新潮下的历史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五四新潮下的历史教育摘要:受五四新潮的影响,在1922〜1925年中华教育改进社的年会上,历史教学组的学者,针对当时中小学历史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改革历史教育的议案。分析这些改革案,我们不难看出,中小学历史教育在史学“科学化”新潮影响下,出现了“人的隐去”的新取向,以及“以现代为重”“略古详今”的新追求。不过,五四新潮下的历史教育对史学新取向不是激进地“全盘照搬”,而是多少保留了一些“传统”的。关键词:五四新潮,中华教育改进社,年会议案,历史教育中图分类号K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7-6241(2016)20-0028-08中华教育改进社是受五四新潮的影响而建立的

2、一个规模较大、且具全国性影响的教育社团。1921年12月该社成立于上海,是由南北教育家联合新教育共进社、《新教育》杂志社、实际教育调查社等规模略小的教育团体合并组建的。该社“以调查教育实况,研究教育学术,力谋教育进行为宗旨”。①在成立大会上,南北方教育界人士推举蔡元培、范源濂、郭秉文、黄炎培、汪精卫、熊秉三、张伯苓、李湘辰、袁希涛等9人为董事会董事,孟禄、梁启超、严修、张仲仁、李石曾5人为名誉董事,并决定设总事务所于京师。董事会聘陶行知为主任干事。该社还设立32个专门委员会,分别研宄各级教育(如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各类教育(如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以及

3、各科教育(如国语教育、历史教育、地理教育)等。晚清以来,新知识界在普及教育、培养新国民的旗号下纷纷组织教育社团,到五四前后达到了高潮。②若宄其原因,似有几个方面:其一,新文化运动冲击了传统旧教育,新式教育亟待研宄和发展,而政府又无暇顾及于此;其二,各种新式学堂及留学教育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较强群体意识和趋新观念的知识分子,而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使得新式教育的推行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社团的群体力量才得以实现;其三,清末以来,大量非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的出现,加之历来有文人结社的悠久传统,而政府对结会设社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政策。③在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五四前后教育界涌现了

4、许多大大小小的教育社团,中华教育改进社则是其中相当突出的一个。中华教育改进社的存在时间只有五年左右,一般认为北伐战争开始后,该组织就解散了。它存在时间虽短,然从1922年至1925年先后在济南、北京、南京、太原举行了四届年会,每次年会讨论的议案多达100件以上。这些决议案或呈报教育部采纳,或函请地方、学校酌量施行。①每届年会上,历史教学组都提出许多改革议案,议题涉及很多方面,如历史课程的侧重点、史地课程的合理配置、历史教科书编纂的改革,等等。学界对中华教育改进社的研究比较薄弱,其中有关年会历史教育议案的研宄成果更为稀见,而且阐释也尚显不足。②鉴于此,本文拟以中华教育改进社

5、年会的历史教育议案为研宄对象,将之放于五四新潮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分析这些关涉中小学历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议案体现了何种新的取向,并由此揭示五四前后历史教育的一些新面相,丰富我们对于这一时期历史教育的认知。在中华教育改进社年会的议案中,反映出一种在“科学化”思潮下“人的隐去”③的新取向。这种“与国际接轨”的现象至少在两份议案中有较多的体现。其一,梁启超提出了《中学国史教本改造案》。梁启超猛烈抨击“中国旧史以一姓兴亡断代为书”,主张编纂“普通史”。梁氏的“普通史”分为六部:(1)年代;(2)地理;(3)民族;(4)政治;(5)社会及经济;(6)文化。也就是六部专门史。其中“年

6、代”虽然必会涉及朝代兴亡及帝王嬗替,但并不是教科书的叙述主体,“不过借作标识时间经过而已”,且篇幅不及全部内容的1/20。最可能牵涉到政治人物的“政治”一部,梁启超却认为:对于一时君相之功业及罪恶皆从略,专记政制变迁之各大节目,令学生于二千年政象得抽象的概念。④其余如“地理”“民族”“社会及经济”“文化”等皆不以人为中心而注重叙述制度、群体,且“社会及经济”“文化”两个部分内容的篇幅占全部内容的一半,成为梁氏所谓“普通史”的主体部分。由此可见,梁启超的“普通史”几乎只有“群体”“民族”“制度”,而少见具体的“人”,特别是传统的帝王将相、政治人物。从梁氏在议案后面所附6部1

7、92课的课题名称来看,也无一课以人物来命题。其二,何炳松提出的《编辑或讲授历史应以说明历代社会状况之进化案》。何炳松认为:“通史不应偏重政治,不以多列人名地名为贵。”在他看来,过去的历史教科书“仅述大人与大事,则正如火山大洋不足以代表地理学,虎豹犀象不足以代表动物学”。他主张:“历史之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白现状之如何递嬗而来。”⑤何氏虽然没有如梁启超那样,拟出一份专题式“人的隐去”的历史教科书纲目,他于20世纪30年代编著的初中或高中历史教科书,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出版商降低商业风险、争取最大利润的羁绊,未能在体裁方面有较大的创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