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017164
大小:59.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02
《《发现》的教案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发现》的教案[《发现》的教案]《发现》教学重点:1.进一步理解体会爱国的内涵,认识祖国对个体的意义以及自身对国家所应承担的责任,激发爱国之情,《发现》的教案。2.掌握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3.根据对作品的理解,设计朗诵方案,通过朗诵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4.根据本专题的特点尝试并形成课程间沟通的意识,将音乐欣赏与文学鉴赏结合起来。教学难点《发现》诗题的双重含义。教学过程(方案一)一.导入多媒体播放《七子之歌》,投示全诗及闻一
2、多有关图片,介绍作者。七子之歌——澳门闻一多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虏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之际,唱遍中华大地的这首《七子之歌》,其歌词就是出自《最后一次的讲演》的作者闻一多先生之手。闻一多(1899—— 《发现》的教案[《发现》的教案]《发现》教学重点:1.进一步理解体会爱国的内涵,认识祖国对个体的意义以及自身对国家所应承担的责任,激发爱国之
3、情,《发现》的教案。2.掌握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3.根据对作品的理解,设计朗诵方案,通过朗诵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4.根据本专题的特点尝试并形成课程间沟通的意识,将音乐欣赏与文学鉴赏结合起来。教学难点《发现》诗题的双重含义。教学过程(方案一)一.导入多媒体播放《七子之歌》,投示全诗及闻一多有关图片,介绍作者。七子之歌——澳门闻一多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虏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
4、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之际,唱遍中华大地的这首《七子之歌》,其歌词就是出自《最后一次的讲演》的作者闻一多先生之手。闻一多(1899——1946.7.15)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1919年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被选为清华学生代
5、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生联合会。1922年7月赶美留学。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具有唯美倾向。1925年5月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1926年参与创办《晨报.诗镌》,发表了著名论文《诗的格律》。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1928年3月在《新月》杂志列名编辑,次年因观点不合辞职。1928年秋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1930年深秋去山东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
6、文系主任。1932年8月回北平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1944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委,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和游行。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二.写作的时代背景1922年,闻一多从清华大学考取公费赴美留学。按照清华学校当时的规定,学生公费赴美留学,可以学习4~5年,有的同学想方设法延长留美期限,而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闻一多不满美国的种族歧视,刚到三年不等文凭到手,就断然决定提前回
7、国。1925年6月1日,回国的轮船驶进了上海吴淞口,祖国江南的初夏景色,一片苍翠,闻一多手扶栏杆,心情万分激动。他突然脱下上身的西装扔到江里,他要让祖国的滔滔江水洗尽留美生活中所受的洋气,他卷起衬衫袖口,昂首高呼:祖国,我回来了!正是在这种激情的感染下,闻一多写出了这首令人振聋发聩的诗——《发现》。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诵《发现》。三.教师精讲《发现》这是一首十二行的短诗,题目是发人深思的,作为祖国忠实的儿子,“我来了”——漂泊异乡、浪迹天涯的海外赤子怀着一腔热血终于回来了,因为我听见了祖国母亲热情而急切的召唤
8、,教案《《发现》的教案》(..)。当他怀抱着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殷切期望回来的时候,到底“发现了什么?研习明确:诗人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迸着血泪喊道:不对,不对,这不是我的中华。“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研习明确:这是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现实相碰撞产生的火花,这是诗人内心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大声呼唤!诗人回到梦牵魂绕的故国,究竟发现了什么?诗一开头,就连用了三个“我来了……”的排比句式,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