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工程哲学

浅析社会工程哲学

ID:23014297

大小:5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2

浅析社会工程哲学_第1页
浅析社会工程哲学_第2页
浅析社会工程哲学_第3页
浅析社会工程哲学_第4页
浅析社会工程哲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社会工程哲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社会工程哲学社会工程哲学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社会工程哲学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马克思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当代社会实践既表现为“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世界历史的真正形成,又表现为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关系改革、调整的科学性、技术性和工程性。人类历史走向世界的进程,肇始于近代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逻辑的世界性扩张,但真正作用上的世界历史却是当代社会实践条件下的产物。正是借助于当代的各种信息技术、传感[关键词]社会工程;社会工程哲学;马克思实践观;策略论转向  [摘 要]马克思的实践观作为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哲学体系的

2、基础和核心,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标志性理论成果。然而,现在看来,这个实践观也包含着明显的历史痕迹。人类实践形态、内容和环境的历史变迁,需要我们不断地充实实践的内涵、拓展实践的外延。社会工程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类实践活动的典型形态。社会工程哲学是在社会批判理论解构现代社会基础上,重建现代性社会的新哲学,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实践观的策略论转向。  []A []0257—2826(2010)08一0030-06    实践观是马克思哲学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是马克思“发现”唯物史观的理论枢纽,是理解全部社会现象最终奥秘的钥匙。然而,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只有

3、密切关注并准确把握各个时代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实践特征,才能真正把握现代社会世界运动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更好地建构和改造现代社会,为马克思视野中的“现实的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一、马克思实践观的本质及历史痕迹    在马克思的视野中,实践是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实践是人所特有的物质或感性活动,区别于人类对世界的观念把握;实践是人与世界全部关系的基础,人与自然世界的关系、人与社会世界的关系的基础都是实践,前者使人与自然世界进行物质交换,后者则启迪人们“正像社会本身生产作为人的人一样,人也生产社会”(马克思语);实践是人类哲学思维的基本立足点。很自

4、然,既然实践是人与世界全部关系的基础,那么,作为以人与世界的关系为反思对象的哲学,就应当从实践出发去解释人与世界的关系,这里无需赘述。  由于马克思所处的历史时代“实践本身”的限制,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我们尚找不到马克思关于“实践”范畴的明确定义。但纵观马克思的“实践”观,我们不难发现,在马克思的诸多论述中,他所指称的“实践”至少具有五大基本特征:第一,正如古希腊思想家将实践与理论对立一样,马克思首先把“实践”视为与理论思维活动相对应的人类物质性活动,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第二,马克思所处的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使他所使用的“实践”概念从一开始就把从事的生产活动看

5、作是唯物史观的核心概念。第三,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批判全部旧唯物主义的理论产物,因此强调实践的物质基础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第四,马克思指出了生产劳动在诸多实践形式中的基础地位,但没有更深入地分析生产劳动同一般的实践活动的相互关系,也没有深入分析生产劳动同其他具体社会活动的复杂关系,更没有深入分析远离生产活动的人类文化创造活动的性质。第五,马克思只是一般地讨社会工程哲学由优秀站.zbjy.提供,助您写好论文.论了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而没有更深入地分析主体和客体系统及其要素在实践活动中的运动过程和环境等因素。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马克思试图以实践一人与社

6、会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关系为中心,以物质资料生产实践为基础,寻求社会世界的存在样式、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本源和基本原则是完全正确的。同时,也为我们一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继承者深入研究“实践”(范围、性质、形态等)留下广阔的可能眭空间。    二、现代社会实践形态的    演变及其工程属性  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创新,使人类的社会实践形式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的改造关系上。  其一,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当代社会实践不仅突出表现在人类对自然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上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且表现为人口膨胀、粮食短缺、资源枯竭

7、、环境污染、气候变暖、金融危机等世界难题。从哲学视角观之,这些全球理由,一方面表明当代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方面已经发展到了全球制约的程度,这是“人猿相揖别”以来一直企盼而只有在当代才得以实现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又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对立和冲突已升级到全球水平,并成为当代重大理由而受到人类关注的主要之点。这种双重意蕴都源于当代技术的二重性——人类借助于当代技术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招致了当代技术误用所造成的恶果,使人类已经置身于巨大的存活与文化危机之中。换言之,人已经陷入严重的存活悖论中:人在存活与发展中陷入主体性与客体性错位、物质性与精神性失衡、个

8、体性与主体问性矛盾、人与自然断裂等一系列分歧、差异与矛盾之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