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网络群体事件视角下虚拟社会的管理

浅议网络群体事件视角下虚拟社会的管理

ID:23011211

大小:5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2

浅议网络群体事件视角下虚拟社会的管理_第1页
浅议网络群体事件视角下虚拟社会的管理_第2页
浅议网络群体事件视角下虚拟社会的管理_第3页
浅议网络群体事件视角下虚拟社会的管理_第4页
浅议网络群体事件视角下虚拟社会的管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网络群体事件视角下虚拟社会的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网络群体事件视角下虚拟社会的管理X络群体事件视角下虚拟社会的管理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X络群体事件视角下虚拟社会的管理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社会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虚拟社会管理的新策略。  1虚拟社会管理目前状况  我国“虚拟社会”内涵与X络社会概念基本重合,是指“X民经由X络平台实施社会行为、进行社会交往、开展社会活动形成的具有亚社会性质的社会形态。”而国外能与汉语语词“虚拟社会”相对应的分别是“VirtualSociety”“Virtualunity”,但是研究摘要:虚拟社

2、会已成为与现实社会对等存在、紧密联系的社会形态。文章从理念意识、管理方式与机制、法律建设等方面剖析虚拟社会的管理目前状况,并基于X络群体事件视角探讨改善虚拟社会管理的策略。  Abstract:Virtualmunityhasbeeoneofthesocialformspeer-existingandcloselyassociatedunityadministrationinthevieanagementapproachandmechanism,constructionofthelaoreappropri

3、atemeasuresbasedonIntermassevents.  关键词:虚拟社会;管理;X络群体事件  Keyunity;administration;intermassevents  1006-4311(2013)21-0212-02  0引言  中国互联X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X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X民数量达5.46亿,互联X普及率42.1%,较2011年提升3.8%。[1]互联X的发展既给人们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便利,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理由,如X络群体事

4、件的频发,不仅冲击了人们的现实生活,也对虚拟社会管理带来极大挑战。文章将从虚拟社会管理目前状况和X络群体事件视角出发,探究我国虚拟社会管理的新策略。  1虚拟社会管理目前状况  我国“虚拟社会”内涵与X络社会概念基本重合,是指“X民经由X络平台实施社会行为、进行社会交往、开展社会活动形成的具有亚社会性质的社会形态。”[2]而国外能与汉语语词“虚拟社会”相对应的分别是“VirtualSociety”“Virtualunity”,但是研究内容与国内相似度较高的只有“Virtualmunity”,因其侧重于研究

5、X络公共论坛及线上社会X络。[3]2011年胡锦涛指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X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表明改善虚拟社会管理已是我国当前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  然而虚拟社会具有“隐匿性”“扩散性”等特点,一方面使现实社会的管理举措不适用虚拟社会,另一方面虚拟社会管理自身也暴露出相当多弱点,主要有如下表现:  首先,虚拟社会管理的理念意识有待提高。目前,我国各级政府的门户X站已初具规模,建立了不少实名制政务微博,例如2011年开通新浪微博并认证的政府机构有1300多个,[4]但该类X站和微博存在更

6、新缓慢、消息发布流于形式等弊病,说明虚拟社会管理者的管理意识仍有待提高。  其次,虚拟社会的管理方式有待改善。我国各级政府在管理上多采用片面“维稳”思路,面对虚拟社会中出现的有损政府形象的言论,一般采用“捂、盖、删”等处理方式,基本不使用公开事实、与X民沟通的方式,比如2011年9月陆丰市政府将乌坎事件“屏蔽”致使我国X络媒体在该事件上普遍失语。[5]  再次,虚拟社会管理机制欠缺。据调查,涉及我国虚拟社会管理的有中宣部、广电总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安全部、公安部、信息产业部等多家部门,部门之间既没有

7、明确的分工方案,也缺乏成熟的协调机制,易造成齐抓不管的局面;同时,对引发X络群体事件的X络舆论危机,我国亦没有建立起适宜的舆论引导与处理等机制。  最后是虚拟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2004年我国颁布了《电子签名法》,200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X络信任体系建设若干意见》,而面对虚拟社会的快速发展,现有的法律法规根本无法满足其管理需要,不仅立法存在欠缺,而且立法层次和系统性尚待提高。  2X络群体事件的内涵  “X络群体事件”的一词最早出现于2009年的《瞭望》周刊,实际的相关研究在2003年就已出现

8、。徐乃龙2003年在《群体性事件中X络媒体的负面影响及其策略》中论证了X络与群体事件的相关性。[6]国内学界对X络群体事件的研究侧重于活动空间、功能和感情色彩、客体涵盖面等,国外的研究则关注“X络心理和X络政治等。学者郭小安和王国华综合国内外研究认为X络群体事件是指“X民基于共同利益和兴趣,以X络空间为平台,诱发、推动或转化具一定规模、影响和威胁的非制度化参与事件。”[7]  X络群体事件的空间虽是虚拟的X络群体事件视角下虚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