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哲学知识与哲学智慧

对于哲学知识与哲学智慧

ID:23009510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2

对于哲学知识与哲学智慧_第1页
对于哲学知识与哲学智慧_第2页
对于哲学知识与哲学智慧_第3页
对于哲学知识与哲学智慧_第4页
对于哲学知识与哲学智慧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于哲学知识与哲学智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于哲学知识与哲学智慧哲学知识与哲学智慧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哲学知识与哲学智慧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维特根斯坦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以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先哲们对新一代年轻学者的学科理论建设和教学战线上的实践者的实际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成为“刺猬型”学者还是“狐狸型”学者、如何进行治学研究等角度浅谈笔者对西方语言哲学研读时细碎点滴的沉淀所悟。  【关键词】西方语言哲学刺猬型学者狐狸型学者  1006-9682(2012)09-0093-01  在读图、解构和恶搞一切常规和正统的今天,读文索字,冥思吟想仍然具有莫大的乐趣。冯契先生在他

2、最为重要的一部哲学著作《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中所阐述的三个基本观点使我印象深刻,他曾说:我们的学术、我们的研究、我们的深思、我们的读书等,无外乎就是如何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把理论转化为策略、把观念转化为德性。因此,学习西方语言哲学,笔者认为不应把大师肢解为一些死的教条;不谈真理理论,是不愿意把真理理论谈死(Seekourtruthinthesearchoftruth);不想把维特根斯坦当做语言哲学死的知识来加以拙劣地总结;更应该试着把握传承维特根斯坦先哲们的精神和智慧。当然,这种尝试性地深思可能仍然很拙劣,但坚信真正的哲学不是死的知识,而是对其活的深思。  一、刺猬与狐

3、狸——学者的两种类型  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大师塞亚·柏林在《刺猬和狐狸》一书中,根据西方谚语形象地将学者分为两类:“刺猬型”和“狐狸型”。“刺猬型”学者相信宇宙间存在一个可以解决一切理由的体系。“狐狸型”学者则不相信任何系统,更不相信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可以靠一个体系就可以解决。美国哲学史家M.怀特把20世纪的哲学史形象地描述为“狐狸”与“刺猬”斗争的历史。所谓“狐狸”,是指注重感性经验和细节分析的英美哲学家,如逻辑实证主义与语言分析学派;而“刺猬”,则是指热衷建立宏伟体系、崇尚综合策略的欧洲大陆哲学家,如康德、黑格尔以及20世纪的萨特、海德格尔等。而惟独维特根斯坦是一个奇特的

4、例外。他兼有“狐狸”与“刺猬”两种文化传统的气质。他不是一个学者型人物,但具有极为深厚的文化修养,他特别钟爱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的作品。他对人类存活本质的深刻感知,使他在哲学上达到了其他哲学家难以企及的深度。而我们从中也可以得出一些治学研究的启迪:  1.兼而有之  究竟是做一个“刺猬型”学者,还是“狐狸型”学者?无论是“刺猬型”,还是“狐狸型”只不过代表了两种学术风格,有各自的利弊,关键在于与实际吻合。这让我想起金庸与王朔之争在中国文化界引起的那场不小的风波。尽管时至今日也没有一个定论,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哲学知识与哲学智慧zbjy.,希望对您的论文

5、写作有帮助.己和自己所处环境的学术之路和学术观点。目前,也许当务之急不是在刺猬与狐狸之间做出抉择,而是兼而有之。李梵欧先生曾提到,托尔斯泰既是刺猬又是狐狸。像他的《战争与和平》,整个框架是刺猬型的构架,可是写作却是狐狸型的。也许,这种类型的学者才是时代的选择,也是我们年轻学者的方向。  2.思想智慧闪现个性光芒  正如艺术无个性则亡,哲学无个性也会枯萎、僵死。个性与思想、生活与哲学之间存在着一种深刻的关系。作为一个哲学深思的受难者,一个现实生活的隐遁者。维特根斯坦曾比喻说,一个搞哲学的人,仿佛被困在房子里走不出去。他想从窗户爬出去,可窗户太高;他想从烟筒钻出去,可烟筒太窄

6、。可只要他一回头,就可以看见:原来大门是一直敞开着的!  维特根斯坦带给我们的是具有民族性、个性特点的哲学:有严格思辨,有浪漫诗意;没有故作高深,没有仓促概括。他属于述而不作的思想者,几乎到了惜墨如金的地步。简洁与单纯是哲学的最高境界。“凡不可说的,应当沉默”维特根斯坦就这样以神秘的朦胧诗一般的语言结束了他的《逻辑哲学论》。就是这本不到10万字的格言体著作,扭转了20世纪哲学的方向。记得《论语》中孔子的弟子颜回对孔圣人的评价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西方圣哲维特根斯坦所给我的就是这种奇异的感觉。我认为先哲在思想巨著中所凸显的“深”而不“晦”的知识品

7、格是对青年治学有益。而相较一些青年学子对西学一无所知却一脑门钻入古典大书中,最后搞出一大堆不伦不类的复古主义的国学出来,却是贻笑大方。  二、“保持距离地想”和“跳进去想”——深思理由的两种方式  通常想要搞清楚某种思想,似乎有两条路子:要么跳进去想,于是产生与这种思想一起想、一起挣扎的冲动和热情;要么与所要搞清楚的思想保持一定距离,免得自己本来也许还清白、端正的头脑被所“搞”的思想搞坏了。  “保持距离地想”似乎比较安全。可是,不“跳进去想”,怎么能把所要想的东西想出点名堂?自己的学养和思想又何以有所提高?我总得跟随某个伟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