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008472
大小:17.9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2
《为学教案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为学教案示例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为学教案示例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
2、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理解文中说明的道理,理解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加强诵读,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认识到“人之为学”,关键在“为”,只要树立志向并坚定去实践,就可以化难为易达到预定目标。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结构紧凑,对比鲜明,句式整饬的创作美以及故事所揭示的意蕴美。 二、学法引导 1.以学生自读为主,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文中
3、字词的音、形、义,教师抽查巩固。 2.可将文中故事改编成小说剧表演,也可用复述的方式加以理解。可对这个故事的思想内容进行讨论,讨论一下可从哪些方法得出不同的理解。 3.理情文章的结构层次,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妙处,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可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去掉,看看文章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由学生从写作和内容的角度加以认识和体会。 4.可以根据文章结构层次,将本文化整为零,逐段背诵,背熟后再合零为整体背诵、默写。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及重点虚词的用法,准确翻译文章。可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根据注解直译文章,教师答疑并讲析重点词语,让学生明确
4、,巩固重点。 2.难点 理解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解决办法 教师适时恰当引导学生思考。(见教学步骤) 3.疑点 开篇由两个设问句组成,这种写法有什么效果?(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与思辨力)。 四、课时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课文朗读磁带及录音机。 2.投影仪及文学常识、重点词句评析、随堂练习的胶片。 3.学生制作生字新词及重点的卡片,课堂交流。 六、师互动活动设计 1.指导学生熟记文言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强化诵读练习。 2.准确直译文章。 3.理清文章结构,明确主旨。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语 同学们步入学校的大门已近七、八个年头了,
5、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谈一谈学习知识时的感受,特别是升人中学以来在求知过程当中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说得很好,每个人接受新知识都要有一个由繁到简,由难到易的过程,怎样才能完成这个过渡呢?用我们中国的一句古训来说,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一)明确目标 1.文学常识及字词读音。 2.准确直译文章,掌握重点实词。 3.学习本课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4.把握文章主旨。 (二)整体感知 1.简介作家作品情况(见文下注解)并解题《为学》 为——做学——学问。 2.教师范读文章,并指导学生朗读,读准下列读音;并掌握其意思 速怠迄屏鄙恃钵语
6、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学生对照课后注释翻译文章,以段为单位,每个学生讲一段,其他学生补充。 2.教师出示投影,将重点词句及难句对学生再次进行训练。(亦——也,逮——及,赶得上,怠——懒散,迄——等到,屏——摒,常——常规,语——对……说,钵——和尚用的碗,之——到……去,恃——凭借,犹——仍然,还,鄙——边境) 3.在理清文章字面意思的前提下,由学生来概述段意 第一段提出全文的主要观点,说明为学难易的转化,即“学则易,不学则难。” 第二段讲道理说明持之以恒可令昏庸与聪敏置换。 第三段用蜀鄙二僧的故事做论据说明主观努力的重要性,有志者事竟成。 第四段近年
7、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以立志为学收束全文,深化文章论点。 (四)总结、扩展 初读文言文,同学们要加强诵读,培养语感,要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读准字音,注意文言实词的积累。 (五)布置作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