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涝成因分析及雨洪调节利用的景观规划途径

城市内涝成因分析及雨洪调节利用的景观规划途径

ID:23005741

大小:57.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2

城市内涝成因分析及雨洪调节利用的景观规划途径_第1页
城市内涝成因分析及雨洪调节利用的景观规划途径_第2页
城市内涝成因分析及雨洪调节利用的景观规划途径_第3页
城市内涝成因分析及雨洪调节利用的景观规划途径_第4页
城市内涝成因分析及雨洪调节利用的景观规划途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内涝成因分析及雨洪调节利用的景观规划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城市内涝成因分析及雨洪调节利用的景观规划途径摘要:基于我国城市内捞形势,从受人类影响的降水与水循环、排水管网和城市河道的局限以及可调节的土地被侵占等几方面分析成因,以系统性观念将其与解决城市水资源缺乏等问题统筹考量,从建立城市绿地格局和绿色基础设施并以低影响开发的理念探究解决该问题的景观规划途径。关键词:城市内涝;雨洪管理;景观规划1我国当下城市内涝情势近年来我国城市内涝问题频发,尤其夏季降水强度较大时雨水无法及时排除,往往导致交通瘫痪,并且严重影响下游城市的行洪功能,另外涝灾也干扰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动植物生长造成极大危害。我们在思考如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同时,更应清楚地认

2、识到关于城市水文,内涝灾害不是唯一的问题,还存在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必须将其看做一个系统性、整体性的问题统筹解决,让人在城市中与自然最大化地和谐共存。2城市内涝形成原因分析2.1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降水与水循环我国暴雨目前呈现愈发频繁地袭击大城市的趋势,联系到当前城市高速建设与扩张的现状,城市人口密度增大导致交通尾气排放量、用电量等生活基础能源消耗增大,城市绿色植被分布愈发不均衡,建筑物的墙体和大面积玻璃幕墙使得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最终导致降水,往往导致大面积积水甚至城市区域性内涝。城市建设中硬质化下垫面面积比例增大,使得雨水汇流条件产生变化。大部分硬质铺装为不透水铺装,从而雨水下渗

3、过程受阻形成地表径流。城市下垫面被硬质化铺装覆盖后土地涵养水的能力大大降低,土地失去调节雨洪的能力,不能缓解雨涝问题;大量的水资源无法下渗补充日益减少的城市地下水。植被原有的对地表径流的阻滞作用被大大削弱,从而导致在硬质下垫面条件下汇水时间大大缩短,于是出现汇水峰量增高、峰值时间出现提前等,并且径流速度大会加剧其对地表的侵蚀。2.3排水管网与城市河道的局限我国市政建设存在工程质量较低,大量雨水、污水管道错接的现象,工程设计标准偏低,设计排水量小且易老化,使其无法正常排水。其安装成本和后期管网的清淤维护成本对城市建设是一笔较大的开支,另外管网处理雨水会导致大量水资源被浪费,无法补

4、给地下水。当前的城市河道往往将原有的自然形式通过工程手段“裁弯取直”,并硬化、渠化河道,一方面生物生存的栖息地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导致河道自我调节能力降低。2.4对可调节雨洪的土地的侵占城市建筑占用了大量滞水空间,土地对雨洪的调蓄能力降低,城市建设大量侵占河道、池塘、水田等湿地区域,导致湿地生态恶化;当下对湿地的侵占以及城市污水向河道排放,对河床的侵占往往使其断面压缩,加高泄洪道,使洪水调蓄系统萎缩,导致城市水系统弹性下降,河流动力过程改变和恶化,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使系统受到冲击后反应和恢复的灵活度下降,对雨洪的调控力减弱。3城市内涝的景观规划途径解决城市雨洪问题的关键是

5、将其视为解决城市水文的综合性问题,将雨水视为资源进行调蓄利用,将雨洪调蓄系统与生态基础设施进行整合,因此应进行景观安全格局的建立和生态基础设施的有效部署。3.1城市绿地格局的建立具相关研究得出的结论,在城市中心增加绿地密度分布,建设中小型绿地为主可达最优降温效益。而这一结论在绿地布局方面与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对雨洪调蓄功能影响的结论存在相似的特征。相关研究表明,城市绿地面积相同的条件下,绿地斑块数量越多,汇水时间越长,城市排水压力越小;面积和绿地斑块数量都相同时,绿地斑块破碎程度越大的排水压力小;绿地斑块结合度高、离散程度低的区域城市排水压力较小。由此推论出在城市绿地景观布局中除了

6、保证其面积,还应注重绿地的斑块数目,保证其具有一定的破碎度,从而降低不透水铺装的连接度,且绿地斑块离散度不可过高,不宜分布在城市边缘,应在中心区保持一定的结合度。这样城市暴雨强度可以有所减缓,还可保证水资源的存蓄与利用。3.2绿色基础设施与低影响开发3.2.1绿色基础设施的建立。“绿色基础设施”强调土地空间多种功能的相互联系性,以保持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提倡将发展、基础建设、生态保护等理念融为一体。从微观角度讲,绿色基础设施的构建体现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其更强调以自然调蓄的方式解决雨洪问题。具体形式如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生态草沟、人工湿地、下洼绿地等。以景观规划设计的角度解决

7、雨洪问题,其根本是解决内涝问题并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同时维持良好的生态系统与景观的观赏性。从更大尺度讲,应着手规划区域积水单元的建设,有效规划区域河道、坑塘等汇水节点,且绿色基础设施应形成开放空间网络,进而形成水生态的保护网络。3.3低影响开发的雨洪管理思路低影响开发是对生态产生最低负面影响的设计策略,其理念核心为场地分散式设计与管理,主要内容为借助场地中景观要素来解决雨水问题,以其代替流域末端成本高昂的雨水收集装置。低影响开发设计过程连续且可重复,既适用于新场地的建造,也适用于建成场地的改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