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004373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2
《关于六百年昆曲:余音绕梁终日五代同堂共演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六百年昆曲:余音绕梁终日五代同堂共演出导读:六百年昆曲:余音绕梁终日五代同堂共演出是一篇关于昆剧和昆曲的论文综述格式范文,免费分享供广大学者参考,希望对学生们写作论文提供清晰写作思路。文/顾春600年的昆曲,60载风雨的浙昆,6代人的传承……这些数字背后承载的是曾经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的昆曲的前世今生.4月1日到3日,三个春风沉醉的晚上,浙江的杭州剧院成为昆曲迷们欢乐的海洋.浙沪苏三地联动、七大昆剧团齐相聚、世盛秀万代五代堂连演3场……从浙江昆剧团的看家大戏《十五贯》到《琴挑》《义侠记·挑帘
2、》《惊梦》《长生殿·宴》《鲛绡记·写状》《西园记·夜祭》……大师云集,经典纷呈,让来自全国地的观众过足了戏瘾.曲终人不散.和舞台上的顷刻间千秋事业,方寸地万里江山相比,艺术的传承与熏陶总是余音袅袅绕梁终日……五代堂的《十五贯》讲起昆曲的发展,不能不提60年前的《十五贯》.浙昆《十五贯》晋京前,全国只有浙江昆苏剧团一个48人的昆剧团,北京、上海、江苏、湖南等地,都经没有昆剧演出团体了.当时的文化界、戏剧界,不少人甚至认为昆剧不合时宜,淘汰是必然的.为一本篇关于六百年昆曲:余音绕梁终日五代同堂共演出论
3、文范文综合参考评定下度:优质标题出《十五贯》,流落处的昆剧人陆续被召回,新一代开始被培养,一个剧种重新恢复生机.与那一次冠盖满京华的晋京演出相比,4月1日晚的《十五贯》显示的是扎扎实实的传承.先后登台的有5个况钟和5个娄阿鼠.当年曾跟着周传瑛、昆剧和昆曲论文综述格式范文王传淞学戏的计镇华、刘异龙、王世瑶、张世铮带着浙昆五代人一起上场.首先出场的是苏州昆剧院的吕福海.他的身段是老鼠形的,脸上勾的白鼻梁图案是一只老鼠,蹑手蹑脚打着哈欠,念念有词,一抖一抖便进入你的眼帘.是哪里有些痒,却懒得伸手,只是耸
4、耸肩膀,一个市井无赖的形象立刻引发了观众会心的笑.来自上海昆剧团的74岁的计镇华,对况钟有着经典的演绎,果然一出场便掌声雷动,他的声音依然响遏行云接下来的见都一折中,浙昆盛字辈传人陶伟明饰演的况钟,字正腔圆,身段严谨中不乏洒脱干练,而上海昆剧团刘异龙的娄阿鼠松而不懈,活而不火,恰到处.踏勘一折中浙昆世字辈艺术家张世铮先生的况钟,老练而富有书卷气,盛字辈艺术家陶波的娄阿鼠更是节制有度,油而不滑访鼠测字一折中上海昆剧团缪斌的况钟和浙昆万字辈田漾的娄阿鼠配合默契收放自最后一折《审鼠》,77岁的王世瑶先生
5、出场仅几分钟,一上来便扑通跪下,状纸上画下押文,又被带着镣铐离场.他是王传淞的儿子,曾经为观众多次演绎娄阿鼠,大家喝彩不断,仿佛期待他还能再重新回来一趟.60年弹指一挥间.当年成立剧团时王世瑶先生只有17岁,便舞台上跑龙套,和这出《十五贯》中年龄最的扮演门子的代字辈学生、14岁的张唐逍差不多.观众每一位娄阿鼠和况钟亮相时和离场前,都给予了最热烈的掌声.《十五贯》的每一次重演,唤起的都不仅是人们的记忆.作为昆曲中难得的一出非子佳人戏,能够屡演不衰,绝非偶然,除了深刻的思想性外,几代艺术家反复打磨的精
6、湛演技也赋予了角色超越时空的审美价值.专门从波赶来看戏的票友茗禅对记者说.姹紫嫣红开遍4月2日的折子戏开场前,由浙昆的第六代传承人代字辈演员表演了《代代相传》.这批2013年招录的孩子们,是继1996年招收万字辈学员后的新一代传人,也是昆曲的未来.给传承人定辈分儿,是当年传字辈大师定下的规矩,传世盛秀,万代昌民这8个字也反映了他们当年对于昆剧的美愿望.当年周传瑛老先生病榻上还坚持向弟子传授自的心得.王世瑶、张世铮、汪世瑜、沈世华等世字辈大家,得到的真传最多,艺术造诣自然炉火纯青.王奉梅、陶伟明等是
7、盛字辈的代表,他们破四旧中曾经被取消了艺名.而林为林、六龄童则是文革后秀字辈的代表.这种一代一代的传承,使得昆曲历经波折依然幽兰自芳香飘四海.戏剧理论家傅瑾曾说:昆曲是代表中国艺术最高成的剧种,许多演员是代表这个剧种最高水平的表演艺术家.此次前来参加演出的昆曲名家,很多都是国宝级的艺术家,说他们曾经撑起昆曲舞台的半壁江山不为过.今他们大多年事高,有的阔别舞台一心幕后育人.但为了向恩师传字辈艺术家致敬,为了给浙昆庆生,再次聚集一起.他们放弃了便装演出,坚持重新穿上戏服,扮上戏妆,勒头吊眉……刘异龙、
8、梁谷音、张铭荣三位大家,均来自上海昆剧团,是当年昆大班的学,也是合作了几十年的老搭子.这一次,还是演他们拿手的《义侠记·挑帘》.蔡正仁,有着昆曲第一冠生的美誉,跟着俞振飞学过27年的戏,风流倜傥的唐明皇几乎是他的专利.即使是最拿手的《长生殿·宴》,即使演了一辈子,这一次依旧一丝不苟,一开口便大珠珠落玉盘.周传瑛的高足沈世华,今年经75岁了,年轻时是浙昆的台柱,《玉簪记·琴挑》曾是的启蒙戏,这一次算是回娘家.你真的找不出比沈世华老师更的陈妙常了,雅致从容,淹通诗书,非一生浸染于昆曲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