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危机事件中电视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以“7

论公共危机事件中电视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以“7

ID:23003366

大小:5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2

论公共危机事件中电视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以“7_第1页
论公共危机事件中电视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以“7_第2页
论公共危机事件中电视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以“7_第3页
论公共危机事件中电视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以“7_第4页
论公共危机事件中电视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以“7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公共危机事件中电视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以“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公共危机事件中电视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以“7  公共危机事件是指那些造成了社会重大人员伤亡或重大影响或可能产生重大后果的自然灾害、安全事故、重大刑事案件、社会群体事件、恐怖主义的破坏活动、重大涉华外交事件,以及一些区域或部门、行业内的特殊事件,具体包括如刑事犯罪与社会治安问题,产品的安全质量问题,环境恶化造成的洪水、台风、沙尘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地震、火灾、空难、矿难等突发灾难与安全责任事故,以及社会变革带来的信任危机、道德滑坡、心理疾病等。[1]  2011年7月23日,动车D301行驶在浙江温州段时与前面行驶的另一列火车相撞,这一特别重大交

2、通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但更重要的是,随着救援、事故调查等后续事件的发生,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为一起典型的公共危机事件。  作为主流媒体的电视,在这起公共危机事件的舆论引导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有亟待改进的不足之处。本文将以这次“7·23”特别重大铁路安全事故中的电视新闻报道为例,探讨面对公共危机事件时,作为主流媒体的重要代表——电视媒体,应当如何进行舆论引导,应当规避哪些容易出现的问题。  既要赋予知情权,更要切实维护信息真实  舆论的最初形态是散布于公众个人中间的“意见”,由个人的“意见”到众说纷纭的“众议”,再到经过整合的“公

3、议”,最终才形成趋于一致的舆论。在舆论形成的每一个阶段中,电视媒体都应当进行有效的引导,才能最终保障舆论的合理走向。  第一阶段,意见最初在公众个人中间形成时,依赖的是公众对于事件中各种事实的了解与判断。只有了解事实,才能为后续做出正确的意见判断奠定基础。只有公众的知情权得到满足,才能为舆论引导做好必要的准备。  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电视媒体赋予公众知情权,对后续舆论的引导,显得特别的重要。因为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公众渴望从主流渠道获得事实真相,渴望听到权威部门的声音,而当政府安全管理部门处于缺席状态时,公众内心产生的不确定性的信息,往往就会转向人际传

4、播、区域外传播或网络传播,谣言于是便大行其道”[2]。因此,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电视这一最能代表主流传播渠道、在中国覆盖面最广的传播媒介,就理所当然地该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尽其最大可能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电视媒体满足公众知情权,“及时”固然重要,但除了时效性外,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准确”是更加不容忽视的。在这次“7·23”事故的电视新闻报道中,出现了许多为了追求及时而忽略准确的重大问题,针对这次报道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在今后的公共危机事件的电视报道中,应当特别注意如下问题:  电视要提供“负责任”的细节报道。在这次报道中,随处可以发现电视中“前后

5、不符”的报道,某消息发布后不久,又会出现对此消息的更正。例如,某省级卫视在2011年7月24日晚的报道中,记者在救援现场附近进行报道时说“由于光线暗,我们对现场情况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是救援已经暂时停止了”;然而,在2011年7月28日,又播出新闻说“铁道部一直争分夺秒片刻不停地搜救”。报道前后差异之大,令人瞠目。而这样前后不符的报道在这次事件中特别多,如先说掩埋的是车厢,后说掩埋的只是车头;先说D3115次列车停靠,后说其在缓慢行驶;等等。  这样不管真假,为了抢时效、赶时间而匆忙播出,事后再更正、再澄清的报道,在一般事件中的影响还尚小,但在公共危机

6、事件中,这样的做法对于舆论的影响是极其重大的,其危害是难以控制的。  一方面,由于“首因效应”的发挥,会使得后续传出的真实准确的信息难以为人所相信。“信息传播的特点是先入为主,传播学首因效应理论认为,当受众面对两种冲突的信息时,两种信息的呈现顺序会影响受众对信息的接受。”[3]另一方面,前说后改,会使观众认为政府是在亡羊补牢、在“狡辩”,从而产生对政府的信任危机。这些都会加重舆论引导的困难。  电视媒体作为中国重要的主流媒体之一,它发布的任何一条消息、任何一个细节都应当是准确无误的。再加之电视视听结合的丰富表现手段和为数巨大的收视人群,使其中任何一个

7、新闻细节失准,都有可能引起巨大的社会骚动,对于社会舆论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一个小小的细节,就会对整个舆论的倾向造成颠覆性的影响。  避免对未知结论的妄加揣测。“7·23”事故发生后,各界对于事故原因作出各种揣测,人们对于知晓事故原因的期盼异常强烈。因此,众多电视媒体也加入了对于事故原因的猜测中。某省级卫视在2011年7月25日晚邀请铁路“专家”(该专家并未参与铁道部的铁路设计)进入直播室,对事故原因做出多种分析,而之后不久,央视等多家媒体也邀请各大高校铁路方面的教授对事故原因进行猜测。但是这样的猜测对于公众的知情权是尊重还是误导?对舆论的影响是有力引

8、导还是扰乱视听?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谣言的流通量(R)与问题的重要性(I)和涉及该问题的证据的暧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