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993206
大小:52.0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8-11-02
《[初一语文]《送东阳马生序》教师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作者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浙江金华人。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家。3、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指临别送别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二、书下注释1、假:借用。《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作者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浙江金华人。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
2、_家。3、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指临别送别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二、书下注释1、假:借用。《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作者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浙江金华人。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家。3、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指临别送别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二、书下注释1、假:借用。《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
3、文作者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浙江金华人。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家。3、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指临别送别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二、书下注释1、假:借用。2、走:跑,赶快去。3、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4、援,提出。5、质,询问。6、叱咄:训斥,呵责。7、至:周到。8、穷冬:深冬。9、舍:指学舍,书馆。10、支:通“肢”。11、僵劲:僵硬。12、沃灌:浇洗。13、被,通“披”。14、腰:带在腰间。15、容臭:香袋。16、臭,气味,这里指香气。17、烨然:光彩
4、照人的样子。18、缊,粗麻旧絮。19、耄老:年老。20、耄,年七十以上的通称。21、预:参加。22、宠光,宠爱、看重。23、缀,连接,引申为跟随,追随。24、流辈:同辈的人。25、谒,拜见。26、夷:平和。三、内容结构详解全文共4个自然段,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段)记述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情形和成年后求学的情形。可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余幼时……余因得遍观群书”写幼时求学的情况艰难,少年时代读书的刻苦勤奋。文章起笔就点出“嗜学”,为全文定下基调。“嗜学”与“家贫”是相矛盾的,由此引出求学的勤苦。勤苦在这一层中的表现是借书抄录:手自笔录,虽苦不怠,走送不逾期。结果是遍观群书
5、第二层“既加冠……结尾”讲成年后从师求教之难,叩问难。这层写叩问之难,要趋百里外去向先达求教。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立侍,俯身倾耳,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些表明了援疑质理的求教之难,又表现出求知的渴望与决心。(第二段)成年后艰难求学终于有所获。可分为2个层次。第一层“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写成年后从师求学道路之艰,跋涉之难,生活之难(穿食宿),虽难而心中快乐。第二层,(今虽耄老----况才之过于余者乎)写了最终有所收获。第二部分(第三段),简述太学生们在生活上、学习上的优越条件。可分为2层。第一层“今诸生学于
6、太学……假诸人而后见也”这部分写了学生的宿、食、穿的条件都十分优越,学习环境好,这里有读书环境好,老师好,书应有尽有。第二层“其业有不精者……岂他人之过哉?”这是发议论。指出在这样好的条件环境没有学好是因为用心不专,对于那些在如此优越的学习环境里而不能学有所成者提出批评。第三部分(第四段),强调本文的写作目的,勉励马生努力学习。主旨:作者自叙青年时代求学的困难和刻苦学习的经历,并与今天太学生求学之易对比,得出“业有不精、德有不成”,主要是因为“用心不专”,不知勤苦求学之理的结论。并劝勉马生、太学生及所有年轻人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更应勤奋、专心致志的学习。四、逐段分析第一段1、文
7、章开头的“嗜学”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2、“余因得遍观群书”的原因是什么?从他人处借书抄阅,按约定之期归还。所以别人都愿意借书给宋濂。宋濂也得以饱览群书3、“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这种态度可取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理解。无论赞同与否,言之成理即可。示例1: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示例2: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